五年规划背后的百姓故事

20.03.2016  17:32

  中国兰州网3月20日消息 201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

  自1953年“一五计划”起,60多年来,我国已编制了10个“五年计划”和3个“五年规划”。

  每一个计划和规划,都绘制着国家发展的美好蓝图,同时也影响着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

   【“六五”计划(1981年-1985年)背后的故事】 “包产到户后,不但肚子能填饱了,还有余粮卖”

  “我们寿光是1982年实施的包产到户,土话叫‘单干’。”

  今年53岁的夏文忠是山东省寿光市古城街道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前亲历了从“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性变革。谈及当时情形,夏文忠记忆犹新,“原先干生产队的时候,实行人六劳四工分制,工分按天计,不按劳动量算。队员干活没有积极性,出工不出力。”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夏文忠作了一番对比,集体劳动时,每天早上开工干活的哨子吹好几遍,都不见一个人影出来;分产到户后,种什么作物,选什么品种,怎么种,这些都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大家都铆着劲干活。家家户户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到田里拔草施肥,都用不着催。

  夏文忠说,当时农民中流传着一句话:“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大家的兴奋劲。尝到‘甜头’后,村民们干劲越来越大,村里的每一分田地都利用了起来。”(寿光市纪委监察局杨超寇斐整理)

  历史链接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六个五年计划。“六五”期间,农村改革迅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2年,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七五”计划(1986年-1990年)背后的故事】 “觉得股票很新鲜,会很有前途”

  “股票一出来我就产生了兴趣,那时啥也不懂,就觉得股票很新鲜,会有前途。”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办营业,中国有了第一代股民,宋小卿就是其中之一。

  到了真买的时候,宋小卿心里还是有些打鼓,“毕竟是刚开始出现,各方面还不太规范,家人也觉得心里没底”。最后,他决定跟一位朋友合伙买。朋友懂点股票,一起买心里踏实点。

  宋小卿跟朋友俩一共买了一万多块钱的股票,这在散户中不算小数。当时懂股票的人不多,很多人开了户却不敢多买。那一次,他们赚了一点钱,宋小卿也开始留心学习股票方面的知识。用他的话,“不是指望买股票发家致富,而是觉得它一定是一个发展趋势,会越来越规范,相关业务也会逐渐发展起来。”

  从成为第一批股民之后,宋小卿就没再离开过股票行业。后来,他又成为第一批证券经理人、第一批期货经理人。(股票经纪人宋小卿)

  历史链接

  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七个五年计划。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