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改革攻坚创新发展兰州奋进中崛起

16.12.2016  06:34

黄河流过越来越美丽的城市 □兰州日报记者张建平摄

    一次盛会记载一段光辉历程,一份报告开启一个崭新征程。

    未来五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小康社会将从奋斗目标变为生动现实。站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关口,昨天,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市长栾克军代表兰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发展成绩,提出了今后五年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报告看成绩,也说问题;话发展,也讲忧患;明机遇,也谈挑战,一字一句,实实在在,扎实有力记录下全市上下团结进取、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前行轨迹。

    今天,我们将通过对报告的系统解读,带您全景扫描未来五年蓬勃向上的新兰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全市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美兰州”的要求,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的思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突破性转变;用解决城市空间发展不足的思维挥毫泼墨,描绘出一幅产业新城迅速崛起的壮丽画面;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五年的征程中,全市在改革中提速,在攻坚中创新,在厚积中薄发,在奋进中崛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做大兰州

    从数据看变化:编制实施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221平方公里扩大到741平方公里。

    报告解读:五年来,全市不断拓展中心带动的空间格局,“大兰州”的轮廓清晰可见。其中,抢抓“国办47条”政策机遇,获批建设国家级兰州新区,形成老城与新区互动发展的“大兰州”格局;高新区、经济区实现增容扩区,东部科技城、青白石等重点区域开发积极推进;建成西客站、兰新高铁和中川城际铁路,铁路交通跨入高铁时代,中川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国际和地区航线达到21条,兰州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的步伐明显加快。

    【关键词】做强兰州

    从数据看变化: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3%,预计今年达到2220亿元以上,是2011年的1.6倍,占全省的比重由27.09%提升到30%以上。

    报告解读:五年来,全市中心带动的实力水平大幅提升,为做强兰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85%;全市300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累计减贫2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4%下降到1%以下;五年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7300多亿元,引进各类500强企业56家。

    【关键词】做美兰州

    从数据看变化: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5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3.66倍和4.23倍。

    报告解读:五年来,全市中心带动的环境形象明显改善,特别是面对长期严重的大气污染,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省市联动、全民行动,齐心协力向大气污染宣战,打造了国内外瞩目的“兰州蓝”,创造的“兰州经验”得到国家充分肯定,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被“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评为2015年度十大幸福城市之一。成功举办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大型节会赛事,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成为国内马拉松十大金牌赛事和国际田联铜牌赛事,向国内外充分展示了“黄河之都、金城兰州”的美好形象。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

    从数据看变化:预计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94∶48.27∶48.79调整为2.7∶34.82∶62.48,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3.69个百分点。

    报告解读:五年来,全市上下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实现突破性转变。其中,非公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2.7%,预计达到99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8.3%提高到44.9%;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预计增加值达到29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3%;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是2011年的2.82倍;金融助推经济发展的作用日渐增强,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可达8742亿元和8177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2.28倍和2.8倍。

    【关键词】产业新城崛起

    从数据看变化:累计完成投资1986.58亿元,基本建成核心区12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形成区内路网482公里。

    报告解读:五年来,全市上下大力开发建设兰州新区,在“一张白纸”上描绘蓝图,一个产业新城正在快速崛起。累计完成投资1986.58亿元,预计今年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是获批建区时的3.84倍。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解决了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成为疏解老城区功能的主阵地和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为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关键词】完善城市功能

    从数据看变化:拓建改造城市主次干道92条,建设黄河大桥5座,建成“上跨下穿”工程4个,新建人行过街天桥、地道54座。

    报告解读:五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省会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快完善综合功能,城市承载力逐步提升。其中,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76%,2号线一期工程启动建设,全市人民的地铁梦即将变成现实;推进“139”城市骨干路网和“321”环城公路网建设,南山路、北环路2条城区交通大动脉建成通车,南绕城、北绕城东段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建成七里河至安宁快速公交专线,开通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和黄河水上公交;积极破解城市安全供水难题,开工建设新的水源地工程;建成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处理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关键词】农村面貌巨变

    从数据看变化: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和“双联”行动,制定实施“1+21”精准脱贫方案,五年整合投入财政资金182亿元,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3.73亿元。

    报告解读:五年来,全市上下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努力缩小二元结构差距,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其中,新增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药材种植面积55.15万亩,累计达到145.21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3家;新建农村公路2346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到100%;引洮工程榆中项目开工建设,完成39座大中型泵站改造,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6%,解决了48.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创建省级美丽乡村35个、市级美丽乡村60个,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04倍缩小到2.76倍。

    【关键词】保障改善民生

    从数据看变化:累计投入资金168亿元,为民兴办实事129件。

    报告解读:五年来,全市上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加。其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7%和13.87%,预计达到29526元和10679元;新增城镇就业56.09万人,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90.9%,城乡低保补助分别提高85%和188%,城乡医保补助提高9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05%;建设保障性住房16.12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9.2万套;建成城乡公办幼儿园189所、寄宿制学校127所、标准化学校604所,中小学D级危房全面消除,引进北京实验二小等优质教育资源;建成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关键词】重点领域改革从数字看变化: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27个、新型众创空间66家,挂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38家、研发机构18家,建立7个产业投资基金。

    报告解读:五年来,全市上下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活力有效释放。其中,启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建成运营兰州科技大市场,创办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16项,编制运行“五张清单一张网”,探索了项目建设“模块化”审批模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开通到中亚、欧洲和南亚的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发运115列,南亚班列被国家列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兰州正在从传统的内陆城市转变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高地。

    六个启示

    六个启示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加快兰州经济社会发展

    启示一:必须始终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突出优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启示二:必须始终紧盯城市建设中的短板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对外形象和影响力。

    启示三:必须始终把握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兰州独特的区位优势条件,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向西开放中抢占先机、走向前沿。

    启示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城乡发展,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加和提升民生福祉。

    启示五:必须始终强化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

    启示六:必须始终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持守纪律、讲规矩,着力转作风、强素质,为创造人民满意的发展业绩提供坚强保证。

    六个认识

    六个认识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认识一:我市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与全国省会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认识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驱动力不强,传统支柱产业层次不高,新的发展动能培育缓慢,经济增长乏力。

    认识三:投资增量和结构性矛盾明显,产业性重大项目少,缺乏体量大、效益高、带动力强的支撑项目。

    认识四: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大,城市管理不够严格精细,交通拥堵和环境问题突出。

    认识五: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均衡,各项民生设施配套总体不足,与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

    认识六: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缺乏强烈的“省会意识”,担当力、执行力、落实力、服务力仍然不够,政务环境还需改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