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耀武:互联网金融繁荣背后的冷思考

02.09.2014  11:05

 和讯网消息 近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4年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举行。 上海 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地方金融处处长许耀武在发言中表示,  互联网金融 行业的发展前景很广阔,但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另外,他认为地方政府职责是发展的环境需要营造。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参与论坛的活动,前不久8月7日我们上海市政府以47号文形式发布了一个促进本市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我想今天这个论坛我也结合我们若干意见起草中的一些思考,谈一谈,主要是一些个人的看法。

  近几年,特别从2012年开始热了起来,主要的表现,一个是清华的五道口,还有上海中欧成立了两个互联网金融研究机构。2013年开始,6月份余额宝以后是更热了。总的我觉得,一个是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还有我们国内投融资渠道相对不足,再加上我们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这三个背景下,我们觉得可能互联网金融三个方面的表现是很显眼的。一个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这些电子商务企业,深度的涉足了这个金融领域。还有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新型的金融业态也在迅猛发展。第三个表现银行、证券、 保险 、基金、 信托 传统的金融机构触网,也是呈现加速的态势。所以整个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是愈演愈烈了。

  但是我感觉,特别今年以来,随着我们国家层面对于互联网金融总的管理框架,几个部门的分工,包括管理的思路在逐渐的明晰。包括国外一些监管的情况。张行长也提到了,比如说 美国 ,去年对众筹公布了一个监管方案,征求意见,今年又说收回来。这个原因不是因为管得太紧,而是觉得管得太松了。包括今年4月份 英国 也发布了对众筹、P2P的监管规则。所以从这些大的背景来说,个人感觉互联网 金融行业 仿佛要从目前这样一个百家争鸣、群雄逐鹿的时代,逐步过渡到大浪淘沙、胜者为王的阶段。在这个背景下面和大家交流一些繁荣背后冷静的思考。

  下面主要是三句话:第一个,我觉得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很广阔。第二个,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第三个,地方政府的角度,我觉得我们职责是发展的环境需要营造。

  一个觉得发展环境十分广阔,几个方面,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能够发展得这么好?大家探讨很多。我个人感受很深的是三个方面:第一,我们传统持牌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体系,服务的能力还是有一些不走,有一些地方,很多地方服务不到。有人统计过,去年年末,我们在工商系统注册登记的各类市场的主体,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各类合作社,有6062万家,在这里面银行服务到的不足5%,更多的是缺乏有效的金融服务。至于说个人的客户,所谓屌丝群体就不用说了,这为我们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机会。

  第二我们中国最大的特点是人口比较多,相应互联网用户也比较多,有人也做过统计,到去年年底我们整个网民是6.18亿,其中手机网民有5亿,电商用户,电子购物的这方面用户有3个亿。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可能每一个数字都超过了美国、欧洲等等整个的国民总数。我想这可能也是我们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前景会十分广阔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三我们中国居民消费的习惯,中国的居民是比较注重理财的,注重财富积累的。当然和我们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也包括和我们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不是太健全有关。这个也是我想,可能是互联网金融有很广阔前景的一个很广阔的背景。

  从上面三个方面的背景,我觉得我们互联网金融应该说在国内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虽然有人也说现在互联网金融主要是做一些小额的,分散的业务。个人觉得,现阶段,短期来说是这样的。但随着现在互联网金融的用户或者所谓的屌丝群体,但他们个人的事业、财富不断地增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网络安全的问题也会逐步的解决。特别是一段时间以后,五年、十年之后,可能互联网金融最终会成为主流,当然那个时候,也就无所谓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的区别了,整个金融是融合的。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个观点,发展的前景十分的广阔。

  第二,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

  我们在起草上海这个文件过程当中也做了很多的调研,也恩感受到这个行业很多的问题和风险。而我在这里也想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宏观,刚才张行长也提到了,监管层更关注的是对整个金融安全稳定的冲击或者说风险,包括货币总量的控制,也包括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些融资,不会去,或者说也没有办法把控资金的用途和流向,包括对国家宏观政策的一些冲击,包括互联网风险扩散的这么一些特点。我觉得宏观的金融安全稳定的风险,从监管层面会比较关注。

  中观,从社会公众,从地方政府层面,看到的风险我们觉得也有几个方面,一个是 法律 合规,包括非法集资,包括虚假的宣传,甚至包括现在大家探讨不多的,包括互联网上面一些信息资产的这种法律的保护,包括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于很多网站上面做一些数据的挖掘,这些数据本身也是资产,这个资产的保护将来都会引发很多的这些法律的问题。第二从中观层面感觉比较关注的是资金安全的风险,这个特别明显,因为P2P行业,包括今年二维码支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现在大家也在很广泛的做一些探讨,包括货币基金特殊情形下面会不会引发集中赎回,等等这些也是有广泛的影响。第三个中观层面,整个信用体系的风险,我们说互联网金融靠大数据,这个我觉得是一个方向。实事求是,现在靠大数据实现风控的,还是很有限的。当然一些大的电商金融企业,有庞大的数据积累,包括很多的P2P大家知道,将来自我担保肯定不行的,但利用外部信用中介,比如说担保公司,也有很多小贷公司合作,还需要传统的手段,因为本身信用体系不是太健全,包括信用数据的积累这些企业也不是十分的充沛。而且我感觉,现在我们很多互联网金融数据,和我们现有的征信系统没有完全的对接,这种情况下面,一方面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本身的信用审查是不利的,同时对我们银行将来也会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银行业务不断下沉,可能你的客户,征信系统看下来蛮好的,但在P2P平台借了几百万、上千万都有可能,信用风险怎样把控,这也是比较关注的。中观层面第四个风险是信息安全的风险,这个论述也比较多,特别是年初很多互联网金融的网站被黑掉,甚至出现黑客收保护费等等案例,也包括客户信息的泄露。前不久,我们几个同志一块到一个颇为知名的P2P企业做一个调研,调研完了以后,回去我们处里说,特别那些小朋友,说都去注册一线,体验一下,结果注册完了以后,他们反映,注册刚两天接到的骚扰电话多了。所以这方面的风险其实还是比较明显的。这是中观层面。

  微观层面来看,或者从互联网行业自身发展来看,我们现在总的感觉,其实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现在盈利模式还是比较缺乏,实质性的这种核心竞争力还没有形成。因为现在互联网这些金融企业,我们了解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还是以原有的一些电商平台转型做金融这一类是基本上能够实现盈利的,其他的好像百分之八九十目前处于亏损的状态。第二个这些企业所做的业务,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其实很多是传统金融机构也可以做,只不过是由于一些监管要求和规则暂时没有办法做的。又有多少业务是传统金融机构做不了的呢?这方面我们其实还是有很多的期待。

  当然我们也看到,现在一些领域也有不少的创新,包括在,刚刚提到的移动金融领域,包括浦发也走得很靠前,包括现在移动的应用,从打车等等这些应用越来越多。其实我们也期待,我们国内这方面的企业比较少,数据金融方面,刚才说了,把大数据和金融做很好结合的这些企业,我们也期待中国能出现这么一批,比如说能否出现中国的,像美国三大征信公司一样的,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信用服务的企业。我想这是我们的一些期待。

  我想讲的第三句话,地方政府这个层面来讲,我们觉得发展环境还需要营造。

  刚才也说了今年8月7日上海市出台了这么一个若干意见,这个若干意见的初衷或者说主要内容,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或者发展方向十分的好,金融业一个发展的潮流,当然也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觉得地方政府层面,我们主要做好发展环境营造的工作。这个营造可能有两方面,一个是如何更好的鼓励创新,鼓励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这个领域能够茁壮成长。

  这里面有几个方面,一个要有更加包容的态度,允许失误。第二个我们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所以我们也提出,包括行业人才培养方面,信用环境的建设方面,我们支持一些服务机构面向互联网金融领域开发一些有效的产品。也包括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怎么深化合作,做好行业发展的配套。也包括在行业的研究和创新方面怎么做一些推动。所以我想从鼓励创新方面做好营造环境的工作。

  第二个也是防范风险。这里面的防范风险,相等更强调的是底线思维。就是不能发生一些系统性的、区域性的风险。至于个案一般性的风险,我想不可能完全避免。这作为我们地方政府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配合中央监管部门,做好相应的一些监管。因为具体的监管制度、监管要求,一行三会,今年年内会逐步的出台,地方政府配合这方面的工作。二是还是要运用好行业自律,包括第三方监测评估的手段,因为政府的力量,无论是人员还是专业力量有限。一个是行业协会力量,还有第三方机构的力量怎样发挥好,引导这个行业真正是一个专业化、阳光化、规范化的发展。三是风险防范角度,投资者教育的问题,让投资者更加理性,对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和风险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我们也相信随着互联网金融领域这个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国家层面监管体制的逐步完善,相信互联网金融行业会扬长避短,促进整个金融改革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白银市靖远县获“全国文冠果之乡”称号
   中新网甘肃新闻电  据甘肃林业网披露,商务之窗
兰州新区旅游接待量创新高
     2019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兰州新区旅游市场火爆,接待量再创新高,接待游客突破15.商务之窗
靖远举办第三届“小口大枣”采摘旅游节
      绿树爽朗映硕果,惠风和畅迎嘉宾。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