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徽县经济社会发展走转型跨越之路

19.11.2015  10:35

        站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布局的历史节点上,徽县如何借力“互联网+”的时代推动力,开创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近日,记者专题采访了徽县县委书记王强。
      记者:徽县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新形势、新常态下,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其潜力在哪里?困难是什么?
      王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模式,它所具备的开放性、平等性和广覆盖性等特点,有效地打破了区域限制,将“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徽县作为通陕入川的交通要道,毗邻甘、陕、川三省,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气候温润、生态优美、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富足,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优厚条件。近年来,我们不断研究新形势、适应新常态,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好顶层设计,将县域发展融入全市、全省、全国的广阔空间,让丰富的本土物产依托电子商务,走出深山,畅销全国。让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网络推介转化为财富,形成了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道路交通、网络覆盖、物流仓储、产品认证、规范管理、人才保障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还不完善,助推经济发展的力量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433”发展战略,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在“互联网+”时代有更大作为。
      记者: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省、市相关政策决定精神,特别是落实“433”发展战略中,徽县提出了哪些思路,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强:徽县科学确定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项目带动、工业富县、产业富民、党建保障”四大战略,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农业增效、美丽乡村建设、联村联户”四大行动,努力实现“旅游开发、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建设、电子商务发展、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等六大突破的“446”工作思路。
      一是全力扶贫攻坚。按照聚合力量、集中突破的原则,确定了涉及7个乡镇110个行政村的南、北部两个特困片区,重点实施了交通通畅、流域治理、危房改造、移民搬迁、产业培育、素质提升等六大工程,扶贫成效显著。今年,以2016年年底全县实现基本脱贫为目标,对全县建档立卡的88个贫困村、2.9万贫困人口实行挂图作战、销号脱贫,统筹资金11亿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劳动技能培训等民生实事。二是培育富民产业。大力发展具有自然资源优势的农林牧业,基本形成以苗木繁育、畜牧养殖、核桃种植为主导,以中药材、蚕桑、烤烟、蔬菜为辅助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特别是蓬勃发展的苗木产业撑起了农民收入的“半边天”。2014年,全县苗木销售总产值达到9亿多元,苗木销售收入达到3.6亿元。畜牧产业向规模化迈进,发展各类专业养殖场、养殖合作社、养殖小区228个,发展规模养殖大户391户;核桃种植面积已达到40万亩800万株,产值近1亿元。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县、乡、村“三位一体”同步推进的原则,在城市建设中,确立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定位和“一城两区”的战略构想,实施城区“南拓北延”战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以江洛镇为小城镇建设改革试点,先行先试,探索经验,逐步扩大城镇覆盖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按照“把农村当城市来发展、把农民当市民来提升、把产业基地当旅游景点来打造”的思路,改善基础条件、优化人居环境、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农民素质,打造“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一户一美景”的和谐美丽新农村。同时,融合自然景观、历史人文、乡村民居、乡土风情、美丽新村、产业基地等多种元素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群众多元创收。四是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在扩大电商队伍的同时,实施电子商务提质增效工程,培育建好骨干网店、延伸物流快递投送、打造网货供应平台、抓好电子商务、电商扶贫“四融”平台、农技宝推广应用的融合,构建服务基层农民的农业扶贫、技术咨询、人才培训、金融业务办理、网货销售的电商应用新体系。目前,全县共开办网店675家,开展电商扶贫培训2368人次,1月至9月份完成销售额16631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5264万元。五是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今年,以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实施重点建设项目84个,总投资171.16亿元。以陇南市徽县工业集中区为龙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兰洽会上成功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4个,签约资金46.136亿元。全县1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92亿元,同比增长27.2%;完成工业增加值2.15亿元,估算可比增速20.7%。六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环境明显改善,投资1555.9万元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硬件设施标准化建设,并顺利通过国家级、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医疗条件不断改善,调整完善了2015年新农合补偿方案,积极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和低保户、五保户的建档立卡工作。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在全县15个乡镇建成了122个集群众休闲、娱乐、健身、文化活动为一体的“乡村舞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就业渠道,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完成初级技能培训310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3200人。破解融资难题,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推出“徽信保”小额农户贷款、“徽苗旺”苗木产业贷款等贷款业务新品种,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金融支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推进依法治县,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推广社会治理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运用互联网平台,加快新媒体建设,推行网络问政,促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记者:请您概括一下近五年来徽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大变化。
      王强:通过近五年来的发展,徽县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步,财源建设、产业培育成效更加显著,县域经济、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平稳增长,城乡面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改观,扶贫攻坚、富民增收步伐正在逐步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得到改善。我们按照“培育产业龙头、延长产业链条、带动产业升级”的思路,狠抓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培育了金徽酒业、金徽矿业、宝徽公司、鸿远公司、军徽公司、雅龙银杏、金牛公司等一大批优秀企业,成为徽县经济新的财税增长点。我们狠抓陇南市徽县工业集中区建设,以高新、绿色、环保、循环发展为目标,打造徽县工业经济发展新平台,依托园区在建的最大企业金徽酒业,沿着产业链发展上下游产业,引进实施了食醋生产、饲料加工等深加工企业,把金徽酒业的生产辅料变为下游企业的生产主料,走上了高效循环利用的发展路子。我们结合双联行动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实施了麻沿河流域片区扶贫开发,形成了“精准式扶贫、开放式投入、综合式提升、跨越式发展”的开发模式,切实改善了麻沿河流域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推进徽县南部贫困片区扶贫开发和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积累了经验,进一步夯实了全县率先整体脱贫的工作基础。我们深入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立足徽县实际,做大做强苗木繁育产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农户”、“能人大户+农户”、“千家万户”四种育苗模式,建成苗木专业村80个,苗木专业合作社43个,苗木公司10家,带动农户1.23万户,5万多人,全县苗木基地面积达到了10万亩,总产值15亿元,苗木产业真正成为了农村群众致富增收的绿色银行。我们积极扶持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形成了龙头带动型、现代科技型、规模效应型、养殖小区型等四种“小群体大规模”养殖模式,全县畜牧养殖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迈进。我们全面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建成了县、乡、村层级网络,形成了“协会+公司+网点会员”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和产品供应、货物仓储、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农产品网货供应平台,培育了农林特产、苗木花卉、文化旅游等五大类120多个网销品种,促进了农村群众多元增收。
        记者:请您谈谈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王强: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互联网+”思维,在“433”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围绕“2016年率先消除贫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双联行动为抓手,坚持农业抓特色、工业抓转型、三产抓带动,抢抓机遇,破解难题,扎实苦干,奋力攻坚,在新的历史阶段,开创徽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