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寡头时代到来?

01.02.2015  02:11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一方面爆发式增长、“野蛮”式发展,一方面则频频上演“春秋争霸”“三国混战”。电子商务究竟是否进入寡头时代?“神仙打架”,是殃及池鱼还是让百姓得益?新华社记者就此展开调研。

    巨头圈地:互联网时代筑起“柏林墙

    逛淘宝看上一件商品,想要通过腾讯微信分享给好友,点击链接跳转后的屏幕会告诉你,浏览请求“已屏蔽”。坐拥数亿用户的这两款手机应用横扫中国移动互联网,却像是处于两个平行的时空。带有浓重PC时代印记的浏览器成了巨头之间的传送门。有人把这称为互联网时代的“柏林墙”。

    假如是线下逛商场,这家不畅可以去那家,网购却很难。易观智库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天猫占据了国内B2C市场半壁江山,与京东联手拿下四分之三的份额。

    如果说B2C电商领域已经是巨头林立,淘宝在C2C个人网店领域的份额更高,几乎成了个人网店的代名词——尽管淘宝一直重申,汇聚了数百万卖家的网购平台并不能简单地被视为一家企业。而至于网购的分享交流工具,不论阿里巴巴铆足劲推销的“来往”还是手机版“旺旺”,微信始终在移动社交领域一家独大,难觅敌手。

    历经巨头疯狂并购“圈地”的2013年和2014年,中国互联网的区域版图越发清晰。一个典型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一天可能是这样的:掏出手机,从出门打车、联络工作、订餐订座订机票到看新闻、查地图、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甚至是买菜洗衣找家政,绕来绕去都逃不出巨头们麾下的各类应用。

    观点交锋:电商行业是否已形成寡头格局?

    电商行业是否形成了寡头格局,政府、企业、专家观点不一。

    聚美优品CEO陈欧认为,在寡头时代,如果你是别人的子集,会很难受,更可怕的是资本注入,就会带来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看上去老百姓短期受益,最后却会遭殃,因为整个行业受到冲击,并没有得到良性发展。

    近来,淘宝与工商总局之间关于网上售假的交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工商总局相关人士表示,工商总局此前多次和淘宝网沟通,但效果并不理想。“市场占有率决定了话语权,容易造成店大欺客现象。监管部门一定要深入研究,防控系统性风险。

    对于电商领域的创业者,互联网巨头之间割裂的格局对他们而言,影响比用户更为深远。“草根网商创业难”“小卖家生存难”近几年呼声渐起。尽管巨头们说,生意从来就没有好做过,但想要在万亿元规模的网购市场里分一杯羹,经过阿里系、腾讯系等巨头的几番交战之后,网店流量入口一步步收紧,集中在平台手里。

    更新换代:大佬们就怕被颠覆

    电商产业格局下,市场份额集中到一定程度,大平台对于资源的把控能力有目共睹。在美国,电商平台强大的市场份额甚至让供货商式微。亚马逊和美国图书出版商之间去年爆发了一场拉锯战。为了让出版商对电子书保持低价,亚马逊通过减少纸质书库存、减少折扣倾斜等手段对出版商施压,引发媒体广泛关注。

    业界流传的一个说法是,中国市场足够大,选准了领域,垂直电商就是行业寡头。

    “互联网寡头时代,意味着下一步机会在深度垂直领域。聚美优品接下去还是要加大自有品牌培育力度。互联网攻城容易守城难。这几年我们发现,互联网也是1比9的效应,就是90%的都会死掉,必须走出自己的路子。”聚美优品CEO陈欧说。

    “在互联网时代,三五年就是一代,大佬们都很焦虑,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被颠覆。”作为惠民网投资人,达晨创投基金TMT行业投资部副总经理何士祥表示,完全不用担心寡头,只要保持创新,给用户提供最有效的服务,新的竞争者完全可以脱颖而出。

    “对于中国互联网,我最担心的不是来自市场的寡头垄断,而是非市场因素。竞争者不断涌入,就会形成巨大的创新效应。”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说。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