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挥洒图心迹散寄人间苍史魂

31.05.2014  18:54

振皆书法艺术馆

    “可以大胆地说,他就是甘肃现当代史上走在书法仪仗队前面的‘旗手’。”甘肃省书协副主席、青年书法家秋子曾在多个场合说,魏振皆已然成为中国现当代书坛一个鲜明的符号,他不仅是甘肃书坛的骄傲,更是中国书坛的骄傲,他的艺术造诣及其书法品质,堪与林散之、于右任、沈伊默等现当代大家相提并论!著名书法家舒同在《魏振皆书法艺术》的序言这样评价:“他学书于古而不拘泥于古。他以魏碑的古朴拙劲为基础,吸收隶书的活脱美巧的结构,取金文之势,采撷篆、隶、楷、行、草之精华融为一体,在用笔,结构上求创新,独树一帜,达到较高的艺术成就。”一代书杰魏振皆在书法艺术上的研究和实践,不仅是陇右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而且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这已被事实所证明。斯人已逝,留给后人的是书海背后的一座丰碑。

    皋兰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在皋兰,魏振皆先生现在无疑是最具名望的书法大师。老人虽然已经离世40年了,但他一腔心血倾注于书法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却没有被冲淡或埋没,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愈来愈明晰、珍贵。198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在民间四处搜罗他幸存的墨迹,终成一百多幅,出版了《魏振皆书法艺术》,使魏振皆的书法艺术得以广泛传播和保存。时任中国书协名誉主席的舒同作序并对魏振皆的书法成就作了高度评价。

    2013年7月底,投资1000多万,融中外建筑风格为一体,气势恢弘的“振皆书法艺术馆”圆满落成。这个时候,皋兰营盘坪艺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重清终于松了一口气。在皋兰县城,“振皆书法艺术馆”现在是最具文化特色的建筑,也是很多文人、书法家流连忘返的地方。

    “自古名藩皋兰”,作为兰州市的前身,历史上的甘肃首县,皋兰是兰州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代表者,向世人向社会推介一个什么样的皋兰,一直是这些年来皋兰县县委、县政府考虑和筹划解决的大课题。鉴于此,另辟蹊径,创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走打旅游牌、文化牌的路子,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这个时候,杨重清想为皋兰文化事业做点事的想法和县领导建设文化皋兰的构想不谋而合。由此,继成功推出“百年梨园”旅游、“太平鼓”文化之后,又以陇上著名书法家魏振皆的书法艺术为依托,紧锣密鼓地筹办“艺术馆”。2012年初,经甘肃省民政厅、文化厅批准成立的“甘肃振皆书法研究院”揭牌。经过两年建设,“艺术馆”落成,皋兰县从此甩掉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的历史,集振皆书法、韩不言国画、以齐家文化为代表的历代玉器瑰宝为馆藏的艺术殿堂的建成开放,成功地向社会推出了皋兰有一张靓丽的文化艺术名片。

    “魏振皆书法是皋兰县的一张文化名片,是县域精神文化力的有力载体,造诣深,品位高,具有独创性,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广泛宣传,潜心研究,发扬光大。‘甘肃振皆书法研究院’的创立,实为我县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希望宣传文化部门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推动研究院规范有序、健康持续、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活动。支持此项工作。善莫大焉!”皋兰县委书记宗满德说。

    贡献在于融合与创新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记者采访了省内部分书法界的研究者。对于振皆先生的艺术成就,见仁见智者都有,但对于先生的情怀和操守,后人都给予了极为一致的赞誉。“众所周知,书法艺术离不开对传统精华的临习和继承,更离不开书法家自我审美理念的支撑和升华。自从晚清碑学风气盛行以来,研习魏碑的书法家数不胜数,在这条求艺路上艰苦探寻者比比皆是,然而成功者却寥寥无几。”著名书法家、兰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宗孝祖认为,魏振皆书法成就最鲜明的生命力来自他独特的美学思想和卓越的创新意识。魏振皆先生完全达到了艺术的化境,他的贡献在于“融合与创新”:“其一,笔法的创新。他以魏碑特有的方笔为主干,融汇了帖学书风和汉简书风的纵逸飞动之气,在线条运动中呈现出传统“屋漏痕”的美感,运笔速度由徐缓起笔、快速运笔、中提后按、收笔顿圆这一连串动作来完成,形成节奏丰富而气息内敛的线条效果,这是长期探索过程中的鲜明独创。其二,结构的创新。他把魏碑和汉隶的书体特征加以揉和融变,形成了自家风貌,结构上凸显外圆内方的体势,作品中结字大小错落,参差相映,内敛和纵逸有机融合,并且将行书率意洒脱的笔意化入其中,从而形成了凝重之中见空灵的‘魏隶’,活泼之中见雄强的‘魏行’,这种结构和风貌的确在近现代书法史上独领风骚。其三,章法的创新。突破了魏碑整齐划一的格局,避免了魏碑并行排列而引起的单调沉闷之感,用行书的感觉来整体布局,有意地拉大字距,形成舒朗空灵之美,再加上结字的大小错落,用笔的轻重提按,墨色的枯润变化等诸多元素的巧妙运用,整幅作品神完气足,仪态万方。”

    宗孝祖说:“正是源于魏振皆先生具有这种美学思想和创新理念,故而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因此早年张大千、于右任数次来兰州与其会晤,对其书艺给予很高的评价,并且断言‘书史之新变,空前绝后矣’,现在来看,当年的断言都成为了事实。

    对于魏振皆书法艺术的形成,宗孝祖说振皆先生的书法可称为“非碑非帖,非楷非行”的独创书体,考量其艺术来源,并非偶然。他倾心学习汉简、写经,借鉴于右任标准草书和传统帖学精华,融会贯通,继古创新,最终形成了自己“非碑非帖,非楷非行”的独家书体。魏振皆先生绝非执著于技法线条的书家,而是深研文史、博览群书,他经常书写的诗句联语诸如“日魂月魄,凤采龙文”、“文章不厚古,史笔大书今”、“老鹤云间意,松风终日来”、“布衣蔬食强筋骨,奇字高文贯古今”、“云烟挥洒图心迹,散寄人间苍史魂”等等,即是他云水襟抱的最好写照。

    行文最后,以《兰州晚报》副总编辑李健吾先生在赏读了《振皆书法》一书后的一首七律做结,以表达我们对于这位书法宗师的缅怀之情。

    《振皆书法》有感

    魏碑汉隶长新葩,融古开今成自家。翰墨宜书当日霁,文章不厚往时霞。蔬食布褐痴洮砚,僻壤寒窑度晚涯。笔迹生前人未识,百年之后放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