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漾濞:苗绣“绣”出幸福生活
三名苗族群众聚在一块做刺绣。
人民网漾濞9月3日电 苗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之一,也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更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作为云南省大理州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3岁的吴玉清打小就跟着母亲学刺绣。如今,她想让精美绝伦的苗绣走出大山,带着村里人脱贫致富,用苗绣“绣”出幸福生活。
吴玉清家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龙潭乡白竹村,全村529人,苗族占60%以上,是全县苗族群众居住最集中的村寨。自古以来,村里的女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特点,创造了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苗族服饰。
吴玉清打小就跟着母亲学刺绣。“我实在太爱绣了,隔两个星期不绣,就觉得空落落的,吃饭都不香,感觉生活没有滋味。”一边说着,吴玉清拿出花一年多时间绣的一套苗族女装。粉色的主体色加上精美的图案,以及点缀的串珠和铃铛、彩片,无不体现出苗绣的工艺复杂,做工精细。
经过多年的摸索学习,如今,吴玉清精通堆花绣、平绣、纺绣、织绣等各种刺绣技法。2016年,她成为大理州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农闲时被邀请到很多地方表演苗绣。
其实在白竹村,像吴玉清一会苗绣的女性约有130人。怎么能让苗绣既可以传承,又能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手段呢?干了19年村主任的吴志军想了很多办法。
“10多年前,贵州一家单位向我买苗族服饰,我联系了一户村民,一套卖了14000多元。去年,县里又有人要了两套,我又联系了一户村民,卖了近2万元。”吴志军想着,“为啥不把苗绣做成脱贫致富的产业呢?”
说干就干,通过逐级申报,去年初,白竹村苗绣成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年,只要有大型活动,吴志军就安排人把苗绣带去展览,扩大影响。为提高村里女性的刺绣技艺,每年吴志军会组织一次培训,由技艺超群的老人手把手教授。
今年,村里又与昆明一家公司签了两年协议,准备通过电商平台宣传销售村里的苗绣、猪肉、蜂蜜等特色产品。“目前平台已搭建好,名字也已取好,叫‘白竹山山货’,就等照片、视频上传了。”吴志军的想法是先通过两年铺垫,如果方法确实可行,到时村里自己做。
他还有担忧:一套苗族服饰从种麻、纺线、织布、刺绣到组装成衣服,时间至少一年多,人工、物质成本就超过1万元,会不会有人买,他心里没底。“如果发展得好,我们就可以在村里成立民俗馆,把村子发展成文化旅游景点,那样,苗族文化也会越来越发扬光大。”
吴玉清和其他群众期待着精美绝伦的苗绣能带着村里人脱贫致富,更希望苗绣能走出大山,让世人领略苗绣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