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于殿英:“坐花轿扮新娘”参加八路军/图

30.06.2015  17:25

  原标题:坐花轿扮新娘是为了参加八路军

  1941年,22岁的于殿英白天打长工,晚上当民兵给村子站岗

  1942年,经过两年的组织考验,他被吸纳加入共产党

  1943年,他加入八路军,开始了抗战岁月……

  与家人合影

  年轻时的于殿英

  于殿英和老伴在一起

  1941年,日军在山东楼底村两次扫荡后,22岁的于殿英选择“站出来”抗日:白天给地主打长工,晚上当民兵给村子站岗放哨。1942年,经过两年的组织考验,“不怕死、勇敢战斗”的于殿英被“从延安来的一伙人”看中,吸纳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于殿英坐着大花轿伪装成新娘前往驻扎胶东的14团,开始了一位八路军的抗战岁月。临走时,母亲嘱咐他:“上了前线,要勇敢杀敌;要活着回来,家里还有你的未婚妻!”于殿英说:“抗日的岁月,是我一辈子都跨不过的心坎儿!”采访是在老兵的数次哽咽中完成的。“时隔70余年,95岁老兵掉落在地板上的泪花儿,像当年战场上被敌人打伤流下的鲜血一样,刺痛我们每个人。”一同前往的兰州普瑞眼科医院爱心志愿者张妍如此诠释。

  95岁老兵,流下伤心泪

  5月29日中午,金城灰蒙蒙的天空中透着一股闷热,疾行在路上的人们显得有些焦躁。从西站乘坐118路公交车,跨越黄河,驶进罗九公路,然后就是光秃秃的山一座接着一座,睡了近一个小时的觉醒来后,才终于抵达九州。

  住在九州风雷机械厂家属院的老兵于殿英,早早地坐在沙发上等候。

  一进门,95岁的于殿英便紧紧握住记者的手,指间的力量仿佛在诉说:我没有老,我们那一代人永不会倒下!

  大厅的桌子上,于殿英已经摆放了各种军功章和富含历史印记的证书。

  于殿英,1919年出生于山东烟台楼霞县楼底村。

  “爷爷,我们想听你讲打鬼子的故事!”听到此话,于殿英笑嘻嘻的脸突然变得阴沉。

  “打鬼子的事。”于殿英压低声音重复了一遍。

  “我是1943年参加革命的。但在这之前的两年,我经历了日本鬼子两次惨绝人寰的大扫荡。”停顿了片刻,于殿英又开始回忆:“鬼子不管男女老少,抢光,杀光,烧光,十分的凶残。”于殿英开始哽咽,眼泪珠子直接落到地板上,老伴急忙递来纸巾,安慰说,“不要激动,慢慢说”。

  这段历史是于殿英“一生都跨不过去的心坎儿”。

  经过组织考验,被吸纳入党

  1941年,22岁的于殿英在地主家做长工,看到日本鬼子经常大扫荡,实在忍受不了的他加入村子里的民兵组织。

  “白天给地主家干活,晚上就爬到村子里的房顶上站岗、放哨,要是发现有鬼子来,便迅速让村民们藏到地道里,保护村民们的安全。”于殿英说,村子里的地道一直通往山沟,如果鬼子来了,就通知大伙全部进地道。

  没想到,于殿英的不怕死、勇敢战斗的表现被“从延安来的一伙人”看中了。

  1943年8月的一个夜里,于殿英被三个党组织领导叫去,让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兴奋之极的于殿英没有丝毫犹豫,即刻入党。

  “那时候能加入中国共产党,确实不容易。必须不怕死,不怕苦,要勇敢,是要经过党组织的长期考验的。”说到激动处,于殿英又落泪。

  坐着“大花轿”去参加革命

  1944年元月,楼底村动员村里青壮年参加革命,身为党员的于殿英心想,“要打鬼子,就得上前线,就得参加八路军”。

  第二天,于殿英第一个报名参军,在他的感染下,同村的李可、李唐、八儿(音)也紧跟他的脚步加入八路军。

  临走前,母亲嘱咐了他一句话:上了前线,要勇敢杀敌;要活着回来,家里还有你的未婚妻!

  这句话,于殿英记忆深刻,每次提及,必会伤心落泪。

  当时,于殿英的未婚妻路桂荣才6岁,是于家的童养媳。

  “去部队时,我是坐着大花轿去的。”由于当时于殿英是党员,因此要做好充分的保密工作。组织想的办法是,让于殿英坐在轿子里伪装成新娘,同乡的其余三人紧跟其后,就这样,于殿英被顺利送入驻地胶东的八路军14团。

  当时战事紧张,新兵没训练几天,就上一线参加战斗。

  “第一次战斗,我记得很清楚,我被任命为战斗小组长,由我和一个副班长负责攻打鬼子在胶东的古庄据点。夜里,我腰间别了四颗手榴弹,乘敌人不注意,悄悄爬上土墙,炸伤了守门的鬼子。打开据点大门,增援部队就冲了进去,一举摧毁了古庄据点。”当晚,于殿英又和战友一起攻破了抬头据点。

  攻破抬头据点,队伍继续西进,河北魏县据点的鬼子听到消息后闻风丧胆,还没进攻,就缴械投降跑了。

  等到1945年8月,于殿英参加了攻打牟平县的战斗。攻占了牟平据点后,和渤海军区的八路军汇合,预示着山东和河北一带的日军据点基本全部被攻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老兵的心依然年轻

  抗日战争结束后,于殿英参加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等几大战役。

  “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最为艰难,我们第4野战军361团被称为‘英雄团’,那一战打了整整6天6夜,最终顺利完成阻击任务。不过,就在随后的一次侦查中,我被一颗子弹打中,子弹打中右大腿从左腿膝盖处穿出来,当时流血过多晕了过去,后来幸好被战友发现,在野战医院休养两个多月才康复。”事后,于殿英的腿伤被定为二级甲等伤残。

  采访中,于殿英卷起裤腿,记者看到,两条腿上至今还有黑色伤疤。

  新中国成立后,于殿英转业到陕西蔡家坡709厂,做党建工作。1971年,调到兰州风雷机械厂,后任总务科科长。1981年离休。

  当年只有6岁的路桂荣如今已年逾古稀,口齿清晰,身体硬朗,与于殿英1953年结婚后育有三儿一女。

  采访结束,路桂荣起身和记者一起翻阅刚拍的照片。看到一张于殿英右手按着额头讲述抗战岁月的照片时,路桂荣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这张照片和电视剧上的孙悟空形象太像了。

  于是记者拿给于殿英看,正在沙发上正襟危坐的他顷刻间笑地前仰后合。兰州普瑞眼科医院的爱心志愿者张妍说:“虽然老兵快成世纪老人了,但他的心还年轻着。”(记者 张鹏伟 实习生 张国焘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