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三百枚炸弹遗留德国小城 随时有可能爆炸
二战三百枚炸弹遗留德国小城 随时会爆炸
参考消息网3月19日报道 德国《世界报》网站3月15日发表题为《整座城市坐在300枚延时炸弹上》的报道称,3月15日14点45分,空袭警报将响彻奥拉宁堡。民众要纪念70年前盟军毁灭性空袭的死难者。冷战后,德国许多市镇都拆除了警报系统。但在这座距柏林约35公里的小城,警报器仍是忠实的伴奏者:每周六,人们都能听到警报器在测试时发出的啸叫声,当然还有在成功拆除哑弹引信之后。“这时人们会松口气。这意味着又有一枚哑弹被搞定了”,市长莱西克说。
勃兰登堡州内政部称,1991年以来,人们在奥拉宁堡发掘并拆除了180多枚哑弹。其中100多枚是至少重250公斤的重磅炸弹。真正危险的是,几乎所有炸弹安装的都是化学延时引信。“这种引信随时都可能起爆,而不需要有什么明显诱因”,拆弹专家埃夫勒说。
二战期间,约2万枚这样的炸弹落在这座今天有4万多居民的城市里。约2000人在空袭中死亡,其中半数是附近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犯人和强制劳工。1945年3月15日,最严重的一场空袭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美国空军当天在奥拉宁堡及其周边地区投弹近5690枚。
这座拥有化工厂、海因克尔飞机制造厂和许多其他军工厂的小城是盟军轰炸机的重要目标。但这次空袭的首要目标是铀浓缩工厂。在研发原子弹的军备竞赛中,美国不想让这个工业和科研基地落入苏联之手。但因美军在1945年已经没有机会占领这座工厂,所以美国人决定向那里投掷大量延时引信炸弹。
“当地延时引信炸弹的密度在德国首屈一指”,拆弹专家穆勒说。延时引信的险恶之处在于,引信在1小时到144小时之后才处于激活状态,此后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科特布斯理工大学的弹药专家施皮拉2008年估计,仍有约300枚这样的炸弹埋在地下。2010年6月,这种引信的危险性在格廷根得以展现:一枚使用延时引信的炸弹炸死了3名经验丰富的拆弹专家。
“问题不是它们会不会炸,而是何时炸”,人们常引用退休拆弹专家赖因哈特的这句话来说明情况。地方政府想赶在炸弹爆炸前拆除引信。在格廷根的悲剧之后,人们开始根据专家施皮拉的评估来系统性地寻找哑弹。
在奥拉宁堡及其周边地区,人们在地上钻了许多洞。在有房子的地方,则从房子的地窖向下打洞。这些洞间隔1.5米,深5到9米不等。任何土木工程都要在证明工地无爆炸物遗留之后才能开工。
“想来这里安家落户的年轻人都被吓坏了”,市长莱西克说。他说,过去3年检查完的面积只有16.5万平方米,市政府为此花了160万欧元。
过去3年,德国铁路公司在该市的地皮被钻了超过3.2万个洞。这家公司在协议中承诺,在完成哑弹搜寻后才开始施工。搜寻工作将耗资约2000万欧元。“迄今已经发现7枚哑弹,其中一枚不得不在现场引爆”,该公司发言人称。
封锁、疏散、对财产安全惴惴不安——奥拉宁堡人对此习以为常。在奥拉宁堡,二战的后果至今仍然可见。在德国,这样的城市并没有几个。“有时候我都会对民众的泰然自若感到惊讶”,市长莱西克说。
不过,在2013年12月,城里的居民明显惶恐不安起来。由于无法拆除引信,所以一枚位于两排住房中间、埋在地下4.5米深的哑弹必须被引爆。当时负责拆弹的专家赖因哈特虽然有41年工作经验,却也倍感紧张。“我们基本没有空间采取防护措施”,赖因哈特说。而就在此前两周,一枚哑弹爆炸摧毁一栋小房子,损坏了其他建筑物。
拆弹专家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得不实施现场引爆时,我们会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埃夫勒说,“目标始终是将损失降到最低。”
除了专业知识外,人道主义对拆弹这行也尤其重要。“我们不需要兰博”,穆勒说。埃夫勒补充说,“虽然我们表面看上去很酷”,但行动结束后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是义务。
拆弹专家知道,这些哑弹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愈发危险。他们说,在超过40%的情况下,化学延时引信处于随时可能引爆炸弹的状态。
自从同行在格廷根遭遇不幸,勃兰登堡州的拆弹专家就不再用手接触哑弹了。吕贝克一家公司提供的水切割技术使之成为可能。“这种技术也缩短了我们接近哑弹的时间”,穆勒说。
在德国重新统一后,勃兰登堡州有2人被哑弹炸死。他们分别于1993年和2004年在库默斯斯多夫的弹药拆除场殉职。此外,还有多名员工受伤。鉴于勃兰登堡州二战遗留哑弹问题严重,这些损失看来不算很大。
勃兰登堡州是德国埋藏二战遗留弹药面积最大的州。埋藏哑弹的土地面积约为35万公顷。自1991年来,拆弹工作已经耗资3.47亿欧元。州政府决定今明两年每年在这方面投入657万欧元。其中半数经费将用在奥拉宁堡。
市长莱西克说,这座城市每年还自行斥资200万欧元来搜寻哑弹。今年该城不得不首次为此借贷1150万欧元。“没有炸弹我们就不需要这些钱”,市长说。(编译/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