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生或不生:大家各有各的理
原标题:生或不生:大家各有各的理
本报二孩生育问卷调查期待您的参与
中国甘肃网11月6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记者 唐学仁)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生还是不生,对于很多夫妻来说,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只生一个,还是再生一个,孩子无疑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心。在生育意愿的天平上,在生与不生的摇摆中,最终左右不同家庭决策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摆在生育适龄家庭面前的,究竟有哪些具体而现实的纠结与权衡?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走进一些适龄家庭,并通过他们的讲述,来探究“生与不生”背后的故事。同时,西部商报新闻网推出的二孩生育问卷调查仍在火热进行中,我们期待您投出宝贵一票。您可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119000进行投票,也可说出您的真实想法。
A 负担太重不愿再生
11月4日中午,王颖回了趟娘家。
上午的时候,母亲打电话告诉她,中午要做她爱吃的红烧鱼,让她中午来吃。饭间,母女俩再次提到了生二孩的事。母亲用宽慰的语言劝女儿:“没事,生出来就能拉扯大”,但王颖却不同意,“拉扯大是一回事,可生活质量是另一回事啊!”
对王颖来说,生还是不生?还真是个问题。关于三口之家要不要再添二宝这个问题,在王颖的脑子里已经“像车轱辘一样”,反复转过无数遍了。
半年前,听到二孩政策即将要放开的时候,让34岁的设计专业技术员王颖只是一笑置之。但如今她听说女儿年已四旬的班主任突然休假是因为要安胎时,作为第一代政策性独生子女的王颖无法保持淡定了。
“人就是这样,能生的时候不想生,想生的时候却没法再生。”王颖说,现在生一个小孩、养育一个小孩所投入的金钱、精力和时间都很大。没钱是生不起更养不起小孩,更别谈教育和培养了。
说起生育第一个孩子的经历,王颖至今还记忆犹新,怀孕前就要调养身体和心情,看各类育儿书籍。怀孕后饮食调养、养胎胎教。生下来事情就更多啦,反正从此你就有操不完的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觉疾病、教育娱乐你都要操心,诸事让人应接不暇。不仅如此,王颖说,自己的孩子现在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大点又有大点的事情。学习成绩好不好,人生观世界观正确不正确,生活态度是不是乐观向上。而他和丈夫现在开始惆怅,孩子在初中学习会怎么样?将来会不会考上重点高中甚至是好的大学,这些早就在他们的计划之中了。
“你听听,这多累啊,孩子懂事听话的不给你气受还好,小孩不懂事不理解人的还时时给你气受。最后想想还是不生的好。”王颖说。
B 没有空间坚决不生
与王颖不一样,关于生“二孩”,乔英属于一考虑经济压力就直接打消念头的那类人。
“添一个孩子,可能就得添一套房、添一辆车,想想这些哪还敢生?”乔英作为一名护士,丈夫在媒体单位工作,每月夫妻俩总收入近1万元,看似不低,但算算具体的经济账,习惯精打细算的乔英并不觉得宽裕。乔英的儿子已经5岁了,眼下家里还房贷。近两年,夫妻俩一直琢磨着换套楼层低点、面积大点的房子,“可掂掂家底,满打满算,也总得再添四五十万才能拿得下来。”而乔英家现在还没汽车,一想以后还要预备给儿子买房子、结婚的开销,乔英就直摇头。
多一个孩子,就得永远围着孩子转,没有了自己的时间空间,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抱大了这个抱那个,养大了这个养那个。操完了这个的心又操那个的心。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自己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啦。
她儿子是她自己一手带大的,她知道其中的艰辛。从给孩子把屎把尿开始,到孩子蹒跚学步,自己去上学,一步一脚历历在目。
“孩子出生后,只要我在家,都是我陪伴孩子玩。30多岁学习和工作都走上坡路的我,荒废了学业、事业,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所以坚决不生。”
C 多个孩子多份热闹
来自陇南武都区武建梅,来兰州已有近10年。今年36岁的她,和丈夫在兰州义乌商贸城经营化妆品生意。武建梅有一个女儿,11岁。因为夫妻俩都是农村户口,按政策,前几年就可以生二孩了。如今,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更触动夫妻俩要再生一个。
武建梅说,早在半年前,她和丈夫就开始思考“二孩”问题,如今更是已经付诸计划。武建梅的丈夫李文兵说,他从小喜欢热闹,在老家兄弟姐妹众多,但他们都在老家,他们在兰州亲戚也很少。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文兵夫妇在兰州买了房子,算是安了家。平时除了过年过节,他们难得跟亲戚聚在一起。为了家里能更加“人丁兴旺”,李文兵说自己也要再生一个。加上这几年生意日趋稳定,武建梅觉得和丈夫也没有太大的压力,所以这个事情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夫妻俩是这么打算的,生了二孩后,他们雇一个保姆,跟妻子一起负责照顾小孩,生意上的一些事情,就都交给丈夫管理。“我生小孩,丈夫可能会累一点,但也没多大问题。”
李文兵告诉记者,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夫妻俩刚好处于事业打拼期。妻子武建梅记得,自己刚一出月子,就带着女儿到处跑业务。上班时,她将3个月大的女儿放在柜台上,一边哄着孩子一边打点生意。晚上常要加班到深夜。那时的日子虽苦,但也甜蜜。如今,经过这些年的打拼,夫妻俩在兰州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对于迫切地想再生一个的武建梅夫妇来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身边的很多生意上的伙伴,有不少都是两个孩子,一些生了二孩的妈妈,也鼓励她再要一个。
D 两个孩子生活完美
在多要一个孩子这个过程中,不但对先出生的孩子是一个思维转变的过程,即使是对大人而言,也是一个爱的教育的过程。这对今年已经37岁的郭鹏来说是个难题。但丈母娘和老妈铁了心再要个孙子。当然,郭鹏内心里也有这样的想法:一个家庭里有两个孩子,最好是一男一女,这样生活才算完美。
在经过了多次家庭会议后,郭鹏和妻子终于决定:再生一个。
国庆假期开始之后,郭鹏就一直陪在已怀孕3个月的妻子杜雪梅身边,静静地等待第二个孩子的来临。今年夏天的时候,在征得家人同意后,他辞去了在一家私企上班的工作,去安宁开了一家小旅馆。经过几个月的辛苦运营,小旅馆经营得有声有色,他自己也很享受这种坐着收钱的感觉。
之前,郭鹏经常出差去外打理公司业务,但妻子的怀孕让他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拐了个弯。郭鹏说,今年夏天,当他得知自己将要有第二个孩子时,第一反应就是脑袋一片空白:心想完了,家里好不容易才将女儿拉扯到读初三,可以稍微轻松点了,现在又要陷入到第二个轮回。
不过,郭鹏一直欣慰的是,女儿从小由丈母娘帮忙带大。“我们夫妻俩相对来说比较轻松。趁着丈母娘身体状况还好,生二宝的时候可以帮忙带着大宝,能减轻不少负担呢。”当然了,这也是丈母娘和父母的死命令:必须再生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