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人上山扫墓环保祭祀成为主流

31.03.2015  03:22

    兰州晚报讯(记者瞿学忠)单日接待最多4万人,累计接待扫墓人数超过20万人。清明节还没到来,甘肃卧龙岗园林公墓已经迎来了建园20年最大的扫墓客流。“在我们现场督查中发现,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祭扫人群大多在清明节前的两个星期,单日祭扫人数也没有前几年那样集中,墓区秩序井然,没有发生堵车等现象。”皋兰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绿色祭祀观的宣传,作为省内最大的园林公墓,甘肃卧龙岗平稳迎接了今年的祭扫高峰,鲜花追思、低碳环保成为今年绿色祭祀的主色调。

    防患于未然

    3月29日上午,记者在甘肃卧龙岗园林公墓山顶广场看到,前来祭扫的人群和车流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引,分散进入各个墓区。因为设置了单行通道,上下山车辆有序行驶,整个墓区内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的现象。因为天气好,一些往年都要开车上山的人,今年都把车辆停在山下停车场里,选择了步行上山。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清明扫墓,除了追思祖先,和家人一起上山踏青,感受一下春意也是很舒心的事情。

    为了应对祭扫高峰时的突发事件,甘肃卧龙岗园林公墓全员上岗,在各个墓区、路口都有工作人员进行疏导和指引。卧龙岗园林公墓郑总经理告诉记者,今年有150名工作人员前期通过防火等业务培训后,从3月21日开始就进入各个墓区执勤。皋兰县民政、公安及当地乡镇工作人员也提前到位,确保今年的清明祭扫安全无隐患。“提前着手,防患于未然。清明前后,正是这里气候最干燥的季节,墓区防火责任重大。往年也有一些祭扫者饮酒、不遵守墓区祭扫规定等现象发生。”正在执勤的皋兰县忠和镇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今年祭扫人数虽然没有往年集中,但安全意识决不能松懈。今年甘肃卧龙岗园林公墓前期组织工作做的很到位,从车辆管理到防火监控,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基本上杜绝了安全隐患。

    绿色祭祀成为主色调

    和往年满山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不同的是,今年卧龙岗各个墓区市民的祭扫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一杯清酒、一束鲜花成为很多市民清明祭祀的新风尚。记者看到,上山的市民大多数都是手里拿着鲜花,在各个墓区很少看到烧纸钱和燃放鞭炮的人。“这两年,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很多市民祭祀时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习惯正在进一步改变。正是有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绿色祭祀才能顺利推进。”郑总经理告诉记者,往年在卧龙岗园林公墓旁边的国道边有很多农民在卖纸钱、蜡烛、鞭炮等祭祀用品,今年因为生意不好,往日红火的祭祀用品摊点不见了踪影。

    对于健康低碳、绿色环保的祭祀新风,市民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市民李辉告诉记者,孝道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美德,追思祖先的方式有很多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健康、绿色、环保为主的祭祀方式也将成为未来传统祭祀观的一大突破。“青山是逝者最好的归宿,鲜花是亡灵墓前最好的点缀,同时是生者对已故亲友最美好的追思。

    兰州市殡葬管理执法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省祭扫活动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低碳祭祀”渐成风尚,二是公墓区的服务更加全面和规范,三是群众的祭扫习惯正在发生良性改变。“在这些新时尚的祭祀活动中,卧龙岗一直走在最前沿。”这位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