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群山富了百姓——庆阳市华池县发展苗林“绿色扶贫”产业纪实

26.08.2015  17:48
    在山区,发展苗林产业是一项实现经济和生态双赢的民生举措。那么,怎样才能让土地实现效益最大化,走上苗林产业富民的新路,这是庆阳市华池县探究的课题。
  山区县的“绿色崛起
  华池县位于庆阳市东北部马莲河流域源头地带,74%的土地属山区,地理条件制约着农业生产。但这块土地却孕育着其他机遇,它横亘于子午岭山系,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日照充分,山地宜林面积大,适宜侧柏、油松、中槐、樟子松、柳树等树种生长,而且土质带有黏性,苗木出挖时可以带上土球,保证了成活率,因此,华池的苗木深受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客商青睐。
  自1999年林业项目实施以来,华池县累计完成造林面积62.5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7.75%,比1998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华池县一直就有爱林、育林的传统,在近几年县上大力倡导苗林产业发展中,形成了不少育苗、栽植的专业技术团队,为苗林产业奠定了基础。”华池县林业局长林世春说。
  育苗,在华池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华池县通过技术引导,已经有3125个农户参与进来,每年育苗1500亩以上,以油松为主2至3年生苗木留床2.3亿株,有力保障了苗林产业发展需求。
  华池境内现在有9个国有林场、9个苗林工作站。2012年12月,华池县组织完成的油松容器苗,获得北方旱作农业技术林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优秀推广项目三等奖,这些专业技术突破为苗林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华池县把目光投向了利用弃耕地、荒山搞苗林产业,这项劳动力占有少、风险小、投资小、效益好、回报高的产业让华池县群众进行了一次“农业革命”,寻到了步入小康社会的一条新途径。
  生态立县点燃绿色希望
  走进有“塞上小江南”美誉的大凤川,子午岭边缘的次生林区绿意盎然。一位干部对笔者说:“绿化,就好比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可能没有地面上的‘高大上’那么惹人眼,但却是有远见的,有利于子孙后代的事情。
  据县林业部门统计数据显示,16年来,华池县累计完成林业项目工程总投资2.487亿元,退耕还林工程2.178亿元,三北四期工程966万元,天然林保护工程286.5万元,公益林补偿项目1347万元,退耕还林巩固项目完成投资486.61万元。
  从2006年开始,华池县着手实施“一个突破,四个重点”的绿色和谐家园建设工程,全面加快以公路、县城、机关、学校、小城镇和新农村绿化为重点的绿化、美化工作,加快绿色和谐家园建设,先后完成公路绿化35条650公里;完成8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家属区绿化;完成288所学校绿化,完成15个乡镇111个行政村驻地绿化,全县31200户农户完成围庄栽树600多万株;完成21个新农村建设点绿化和15个绿化示范村建设。
  在抓好生态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华池县统筹各种资源,把造林绿化同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建设草畜强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红色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实行规划捆绑、资金捆绑、管理捆绑,探索出了一条整合项目、总体规划、科学实施、综合发展的造林绿化建设新路子。?
  眼下,全县累计新增造林面积60多万亩,使全县森林面积达到151.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较1998年的16.3%提高了10.5个百分点,达到26.8%。全县活立木蓄积总量达到379.97万立方米。已完成人工造林56万亩,封山育林38800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46万亩。
  绿色扶贫产业经济生态双赢
  2013年,庆阳市秋季植树暨技术指导现场会在华池县召开,现场观摩了华池县元城镇绿化进展,再次坚信了市上提出“七年时间再造一个子午岭”是有现实依据的。
  目前,华池县探索出“农户单干,大户大包干、入股分红合作干和企业带动跟着干”的四条育苗模式,群众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土地资源状况,自主选择,广泛参与。
  据县林业部门测算,利用宜林荒山密植造林,初值密度每亩440株,如果2014年全县完成20万亩,到2017年,每亩采挖大苗110株,每株按20元计算,亩收入可达2200元,20万亩苗林基地可增加农民收入4.4亿元;到2019年,每
  亩再采挖160株,每株按50元计算,亩收入8000元,20万亩苗林基地就可以为农民增收16亿元,人均14000元,每亩地还能保留170株,完全可以郁闭成林。
  这笔专业账,算的是利用大密度一次种植,2—3年为周期采挖出售大苗,这样既腾开了未采挖大苗的生长空间,又能实现短周期见利,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后保留到成林株数标准,达到山林绿化的目的。这种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的模式,就是华池县近几年探索出来的苗林产业路子。
  通过算对比账、论证分析,华池县决定从2013年起,将苗林产业确定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坚持“育苗在川、栽植上山、全民参与、整体推进”的要求,实现“5年见效、8年小康”的目标。具体规划是,每年育林15万亩,8年造林百万亩,再造3个大凤川(元城川、城壕川、柔远川),每年户均栽植5至10亩,人均增收1万元。到2020年,全县实现宜林荒山造林10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17个百分点,达到45%,预期苗木收入达到90亿元以上,实现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庆阳市林业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