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志安: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元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

16.12.2015  11:33

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专访马家窑书法院院长王志安(呼双鹏  摄)

书法家王志安: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元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

——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专访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书法研究院院长王志安

人民网兰州12月15日电(刘海天)6月10日,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主持视频访谈节目,就书法领域的相关问题,与书法家王志安先生进行了探讨。王志安认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元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

以下为访谈文字实录:

林治波: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很高兴邀请到了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长、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院长、马家窑书法院院长王志安先生来做访谈。今天我们主要谈谈王先生的书法,王先生你好!

王志安:

林社长好,各位朋友大家好!

林治波:

因为您的研究领域很宽,从马家窑文化的研究到彩陶的收藏,还有您的书法以及绘画,今天我们主要谈一谈您的书法。您先跟我们聊一聊您的艺术经历,怎么跟书法结缘的?

王志安:

好的,今天我有机会和林社长一块来聊聊书法,很高兴。借这个机会,我把对书法的理解认识和实践经历好好地谈一谈。我跟书法结缘,与我从五岁就开始学画有关。中国画和中国书法是相通的艺术。13岁的时候,我获得了全国少年儿童绘画一等奖,这是我学习书法的最大促进力。当时在绘画上要不断进步,就必须写好字。我发现,字写不好,画的境界也上不去。所以,我就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开始下功夫,走上了学习书法的道路。我在书法上最有进步的一段时间,还是在改革开放最初的那个阶段。当时法制还不健全,因我当时的单位定西文工团解散,我因从事一些商贸活动而被错判入狱。在狱中,我有很多空闲时间。就在这段时间内,我化腐朽为神奇,把空闲时间都利用起来了,还利用搞宣传的机会,整整地练习了四年字。这样,我的书法一下子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加上后来几十年的不间断研究和创作,我的书法才达到了一个较新的境界。

林治波:

您的书法,确实让人感觉特别好。书法里面的那种筋骨感,整个字的结构、整个书法的布局,都是恰到好处。我现在接触的书法家也不算少,但是感觉您的书法非常好。请您谈谈您对书法的理解。尤其对于中国书法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您是怎么看的?

王志安:

谈到中国书法,我感觉到,它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财富,它就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文化灵魂,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种高雅情怀。中国书法实际上也是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走过的每一步道路形成的中国文化历史。在马家窑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距今五千年时的文字,就已经在古陶上产生了。那个时候是比较单一的,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字。如彩陶上出现的“”字,它就是一个独立的文字,也是一种书法,伴随着中国文字的出现,书法也就产生了。我认真研究过那个巫字,它的起笔和落笔非常清楚,它的书写工具显然是以毛制成的原始毛笔。度过了远古文明的滥觞时期,到了殷商时代,中国的甲骨文就产生了。甲骨文主要记载了当时中华民族的祭祀文化活动和整个民族的心理心态。到了秦汉时期,书法经过李斯对小篆的统一,形成“书同文”,再加上“车同轨”以及度量衡的统一,为中华民族大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这其中,文字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到了盛唐时期,中国文字就走到了规矩化发展的顶峰。成熟的文字规范,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空前繁荣。到了宋代,中华民族在经济上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就,达到了世界贸易总量的一半,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成就。那个时期就产生了大量的艺术家,特别是皇帝亲自带领大臣们创作,不仅把经济搞上去了,还把文化推到了顶峰,例如宋徽宗就创造出了独特的个性书体瘦金书体。这在历代皇帝中是不多见的。宋代取得的文化成就是非常高的。再往下看,从明到清,清朝的很多皇帝也是大书法家。再到中华民族进入第二次繁荣的初级阶段的时候,伟大领袖毛泽东不但是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还是出色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大气磅礴。从以上历史来看,中国的书法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古到今源远流长。所以,我认为中国书法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魂魄。

林治波:

您刚才谈到了宋朝的科技文化特别繁荣,尤其是书画。我看您的字是瘦金体的风格,有正体字,也有行书,以及瘦金体的草书。您为什么喜欢瘦金体呢?

王志安:

我对瘦金体认真地研究过,我觉得瘦金体是楷书的一种形式,而且是最规范、最美妙、最能抒发个性的一种楷书。但是,这种字体又是非常难写的。它的行笔、落笔和转折,与别的书体是不一样的。所以,能够写好瘦金体,再写一般的书体,就没有什么大问题。瘦金书,好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失败的皇帝创造的,宋徽宗赵佶在政治上是失败的,但他恰恰在文化上取得了最大的成功。他本该是个书法家,却错误地当了皇帝。所以我觉得,学习瘦金书,就有很多文化感慨,就会激发你认识强国、强军的重要性。宋代的失败,是因为赵匡胤用武力夺去了后周的政权,所以就害怕武人,把武人的地位压到最低的程度,文人的地位提高到最高的程度。所以到了后来,就没有武人保家卫国了,只有杨家将的孤儿寡母在卫国,这就是宋代的一个重大失败。那么,现在我们学习书法,研究历史,就会发现,我们国家现在走强国、强军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林治波:

我认为,从消极的方面理解,瘦金体是比较瘦弱;但如果从正面理解,它的棱角非常刚健,很有挺拔的奋勇。我看您的瘦金体比宋徽宗的瘦金体更有力量。据我了解,近年来,您的书法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您也出去走了很多国家。现在,您的书法入选了“全国最具市场潜力的30位书法家”之一,在北京保利拍卖公司创造了很好的成交纪录。请您把这方面的情况介绍一下。

王志安:

对于书法,我并不赞成把它作为一种纯粹的经营项目。因为它里面包含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以及文人的寄托和追求。它和其他的商品是不一样的,其他的商品具有纯粹的牟利性,而书法则寄托了民族的精神和一个人的追求,它是一种宣扬圣人思想、寄托民族精神的文化工具。作为一个书法家,不能把自己放在一个市场体系里面去追求利润。我的总体观点是,一个书法家应当以文人的气质为先。现在是商品社会,许多人要用我的书法作为他们的经营项目,我也不反对。他们在拍卖我的作品的时候,每年的价格在不断地上升。今年(2015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个斗方拍卖了10万元,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鼓励。但是,我想我们要更多地追求书法的文化精神!如果过多地参与市场,就会被市场所胁迫!就会丧失书法的文化情怀!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更多地追求书法的文化精神和内涵。宁作书仙,不作钱奴!

林治波:

您研习书法好多年了,您对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家有啥评价,您最喜欢哪几位书法家?

王志安:

谈到中国历代书法家对我的影响,应该首推欧阳询。他的字规整而峻拔,严谨而瑰丽。所以,学习他的书法的时侯,能够使人严瑾规范。书法必须要有法度。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是王羲之。王羲之作为一代大书法家,他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他的书法规整而潇洒,丰富而高雅。在活泼伶俐中透出端庄大气。欣赏他的书法,简直就是一种文化享受。

另外,我也很喜欢宋徽宗的瘦金书。我早期也临写过一段时间,但开始时就是钻不进去,写不好。研究了好长时间之后,才发现瘦金书的用笔和其他书体的用笔、入笔、落笔和转折完全不一样。掌握了这个技巧,写起来就比较自如了。宋徽宗的瘦金体写起来感觉有一种静气,同时下笔须干脆利落,行笔不能拖泥带水。所以就得沉下心来,才能写好这种字体。另外,我对米芾的字也认真地研究过,米芾的字是在王羲之的基础上形成的,更富于变化,它是八面出锋,四面都很有张力和活力,一个点要写出十几种,一横、一竖都能写出十几种。他的笔锋变化非常多,路子非常广。米芾人称“米颠”,他还去拜石头,留下美谈。创作书法,要有一种放松的心态,要有一种浪漫的文化气息,这样才会更有创造性、更具想象力,才能进入到更高的书法境界。

林治波:

王羲之的书法,让人怎么看怎么好,哪个方面都好,从字的结构以及字的章法,不管是他的行书、草书和正楷,感觉里面毛病很少。瘦金体呢,写到一定的境界,像您这个程度,瘦金体不但不瘦弱,反而显示出一种力量,力量格外地足。它跟舒同体是完全相反的,舒同体是圆润的,瘦金体很有分量,笔势开张,有瘦而坚硬的风骨。目前,我觉得国内的书法,市场的气息太重,跟钱挂得太紧;另外,我对书法界求丑求怪的风气很不理解。现在有些名声很大,拍卖价格很高的书法家,那个字说实话我真的不敢恭维。究竟是我自己欣赏不了呢?还是它本身就是不好的呢?对于丑怪的这种现象您是怎么看的?

王志安:

丑书这种现象,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有个人他为了忽悠皇帝,就让他脱光衣服,给他一件看不见的新衣穿上,皇帝糊里糊涂地没穿衣服就上朝,没穿衣服当然就很丑,但是没人敢说他丑,为了奉承皇帝还大加赞赏。现代丑书就是这种现象,他的背景是放了一个“大家”、“名家”、“理论家”、“主席”、“院长”等的头衔,实质就像是没穿衣服的皇帝,实际上它是很丑的。

为什么会产生丑书?我也研究了一下,丑书在中国产生的背景是这样的。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文化人、书法家、绘画家地位不髙,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培养出来的大部分美院毕业学生都转行了,从事书画的人很少。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髙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收藏书画,还以字画送礼。这时书画人才奇缺,字画供不应求而使价格飞升,但是没人创作。所以书画家的身价是一抬千丈,很多人开始挥毫泼墨,大赚其钱。所以,一部分搞理论的人开始坐不住了,也需要挣钱。有的人没有功底写出来的字很丑,也没人买,所以想办法把这种字起名为“流行书风”。我觉得“流行书风”本身就有问题,是为丑书遮丑的一种理论。后来加上“现代”书法、“创新”书法的“外衣”,不会写字的人写出来的丑字就变成了新字,就变成了潮流风气了,这就把中国书法导向了歪路。

现在有人还在搞一种怪理论,说中国书法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高峰太高了,后人要越过这个山几乎没有可能。所以,他们要抄近道,这就是丑书泛滥的理论基础。好多年轻人学传统,怕吃苦,怕熬时间,所以就跟着抄近道,搞丑书,恰恰迎合了这种急于成名的心理。丑书不具备中国书法最基本的因素,没有审美价值,是一种文化浮躁风气,这种风气长不了,最终会被历史所淘汰。

林治波:

应该就是不具备基本功的情况下,既想出名又想盈利,就搞得求丑求怪,用丑怪糊弄人。外行看了还不敢说,不敢揭穿它。现在我们不管看书法展览,还是看书法的汇集,里面的丑字怪字已成为主题了,我非常看不惯这种风气。而且有些人还很有名,我们应该呼吁,重视这个问题!应该老老实实地下功夫奠定自己的基本功,在这个基础上去求变,形成自己的风格。

最近,您作为书法家到香港、泰国、印尼、欧洲、美国、意大利去做了一些连续的出访。请谈谈您出访的情况以及中国书法在海外的影响。

王志安:

谈到中国书法在海外的影响,我有很深的感触。我去印尼进行书法交流的时候,跟印尼的几位书法界名人一起聊天。我感到中国书法对华侨来说,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政治地位。印尼在苏加诺总统被推翻以后,发动政变的军人苏哈托掌权。那一个阶段有无数的华人遭到了杀害,印尼华侨使用的中国文字和书法也被禁止了。华人在漫漫的黑暗中压抑着自己的精神。当我们祖国强大以后,和印尼的关系又改变了,印尼重新把华语和华文恢复为他们的一种公开使用的文字,街道上重新出现了中文的书法匾额。这时候,华人们就赶快出来组织了“书法家协会”等组织,来弘扬中华文明和中国书法,他们把这段黑暗的历史与中国文字书法被禁止结合起来看。当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时候,她的语言文字、书法艺术也光大发扬;当遭到压抑和打击的时候,连同书法文化也会遭到打击。所以,当时我在印尼发表演说的时候,就重点讲,我们要让祖国真正地强大起来,才能让全世界华人理直气壮地进行各种各样的书法活动,才能使华人扬眉吐气。在印尼的时候,我和印尼书法界的朋友们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建立了良好关系。也就是说,书法活动把我们的民族情怀联系到一起了。

在美国的时候,许多华人书法家团结起来,成立了书法家协会。他们组织华人表演团体,用中华民族的传统舞蹈来欢迎我们,然后大家一起交流书法。很多华人在美国还是依然很想念中国的文化生活,他们的情怀还是和祖国相连的,通过书法交流又加深了民族感情。

在意大利的时候,我们在交流书法的过程中,发现意大利的好多艺术家开始学习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他们说:“中国艺术和意大利艺术虽然看起来表现方法不一样,但精神也有相通之处,中国艺术有它丰富的内涵。中国书法不仅是写几个字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许多东西在里面。所以我发现,由于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人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和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了。

林治波:

今后很可能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流行中国书法的潮流。因为中国经济崛起之后,一是自己有经济实力去推广这种文化,二是经济起来后国家强大,在国际上,人们会相信中国的艺术文化是有一套的。所以,才能表现出对中国文化浓厚的兴趣。您对中国书法未来的发展趋势、取向有什么判断?

王志安:

我觉得中国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元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现在很多小学里普遍开始教授书法。随着我们对书法这门艺术的重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会越来越强。

林治波:

您对青年以及小学生学习传统书法有什么建议?

王志安:

我觉得青年人学习书法,一是必须静下心来,宁静以致远,静是文人修养的标志;二是必须从基本功上下功夫。从我学习书法的实践来看,既要写小字还要写大字,写小字掌握间架结构,写大字掌握笔势变化,以及起笔落笔,拿捏得恰到好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协调好身、肘、腕的力量。

林治波:

我认为现在青少年的书法教育方面,师资力量很薄弱,有好的书法基本功的师资力量不够,您认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王志安:

现在是网络时代,要把电脑认真地利用起来,网上有很多书法讲座,有的讲座讲得非常好。搞书法讲座的人,大多数是在书法的基本功及素养方面非常高的人,写出的字令人敬佩。

林治波:

您看临帖怎样临好?

王志安:

临帖必须是临着帖对着帖写,而且必须是把帖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要分成三段,研究字的走势以及收笔。起笔和收笔要注意方笔和圆笔的起收,藏锋和露锋,这里面讲究很大的。要认真地写,必须写得和书帖上的一模一样,才能达到临帖的目的。

林治波:

我知道您收藏有好多彩陶以及字画,也研究了好多年马家窑文化。您的彩陶收藏和马家窑文化研究,对您的书法有没有什么影响?

王志安:

研究和收藏马家窑文化,对我影响很大。我能静下心来,能够把书法水平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与我研究马家窑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四千多年前,古人在彩陶上的书法,就是用毛笔写成的。都说毛笔是蒙恬发明的,彩陶时代比蒙恬时代早了2000多年,说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毛笔和写在彩陶上的书法。这样,我们就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后来研究彩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发掘一些历史上的东西,对中华文明进行认真地思考。在此过程中我就会写一些散文、诗词等,再通过书法表达出来。这样,就把远古的思维和当代思维结合起来,在书法上进行应用,这对我的书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林治波:

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感谢王志安先生,各位网友我们下次再会。

相关报道:林治波专访马家窑书法院院长王志安

http://gs.people.com.cn/n/2015/0610/c183348-25194029.html

相关视频:人民网《高端访谈》:林治波专访王志安 马家窑彩陶与王志安的笔墨人生

http://tv.people.com.cn/n/2015/0710/c188825-27283052.html

【王志安简介】:

王志安,号五湖散翁、陇上云鹤、千陶阁主。研究馆员、一级美术师、书法家、彩陶研究和鉴定专家。1944年生于甘肃临洮,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博物馆学会民间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兰州大学文物鉴定与修复中心教授、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院长兼教授、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书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