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经所花钱太惊人

21.10.2014  02:24

    10月20日,新华社报道一个仅有二十多名职工的乡镇财经所,接待开支很离谱!一年购买22万多元的柑橘、33万多元的土特产等。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近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县委书记陈行甲披露的“内幕”,让1000多名与会干部“震惊”。

    一个乡镇财经所敢这么花钱,确实令人十分震惊,可是在此条新闻中,也只是县委书记披露了一下“内幕”,其他的干部震惊了一下,如果仅限于此,那也足够让人震惊的。报道披露,自2008年至2012年,巴东县东瀼口镇财经所购买柑橘开支达58万余元,接待及购买土特产开支达127万余元;其中,2012年购买柑橘达22万余元,接待及购买土特产开支达33.8万多元。“柑橘平均按2元一斤计算,22万元就可以买11万斤,按给一个人送20斤计算,就可以送5500人;33万元的接待开支,即便365天每天搞接待,平均一天也是928元。”陈行甲说,一个小小的财经所,这么大的开支“骇人听闻”。明眼人皆可看出,如此数额巨大的花销,绝非合理范围之内,也非简单的乱花公款,极有可能牵扯到更大的持久的常态的贪腐。若没有最终真正的查处,那县委书记的披露,就是家长打娃娃给外人看,板子举得高,落在身上轻。

    按照县委书记的通报来看,这个小小的财经所,数年来屡屡乱花钱,用同样的手法报账上账,手段并不高明。会算账的不是县委书记一人,可为何却没有被发现,被清查?这足以说明,平时的审计很可能流于形式,监管制度也是形同虚设。陈行甲披露内幕震惊下属时义正辞严,可他怎么不自忖一下,是不是在监管方面,他这个县委书记是否也有失察甚至失职的地方?

    基层政府部门乱花公款,奢靡腐败,从绝对数额来讲,可能无法和一些贪腐大案相提并论,但因为这些行为就发生在群众的眼皮底下,如果任其常态化地存在,在百姓心目中就会种下“无官不贪”的印象,对政府形象的恶劣影响因此往往远甚于一些大案。所以这种常态化贪腐行为的严重性和破坏性,已经不能仅仅用区区几十万元的数据来衡量,因为不管多与少,都是对世道人心,对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一以贯之的公然藐视。设想一下,如果相关制度健全,监管到位,公款收支常见阳光,即使这个单位的领导和每一个职工都串通好了,个个都吃了豹子胆,也不至于猖狂到如此地步。胆量有可能是一步一步练出来的,“魄气”有可能是一次一次比较中激发出来的,但最关键的是:无人查、无人管。

    总之我们清楚,县委书记也应该清楚,若无有效的监管和结实的制度樊篱,权力支配者不可能在公款支出方面非常干净和自律。早就有许多的例子“震惊”过他们,县委书记再举一例,能有多大作用?蔡宁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