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乡镇干部怎么干,村上事情怎么办

03.08.2015  16:28

  乡村干部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农村的执政骨干,也是全市精准扶贫的主力军,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对落实“433”发展战略及开展精准扶贫有重要影响。去年以来,宕昌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了以“便民服务无极限、服务群众零距离”为主题的乡镇“政务便民服务进村社”;以村干部“绩效月考评、报酬月发放”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以发挥农村党员作用、公开公平公正落实惠农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惠农政策操作落实办法等工作,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近日,记者走进宕昌县甘江头乡、何家堡乡、南河乡,采访了解,看看———

  乡干部“5+2”连轴转 “白+黑”俯身干

  村道宽了,新房子多了,村民笑了,群众和干部的心贴得近了。

  在宕昌县何家堡乡小堡子村中心,有一棵粗得须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槐树,树下一个石条砌成的小花园里鲜花盛开。

  村支书杜贵忠笑着说,这个“”形花园是包乡县领导设计的,寓意着干部心里要有群众、群众心里有干部。

  走在村里宽阔的路上,路边的老人向我们热情地打招呼,开着三轮车的年轻人停下来向乡干部询问事情,古槐树东西两边,两家人正在修楼房,这是一个温馨和谐而又生机勃勃的村庄。

  乡党委书记韩喜平抹了把头上的汗,苦笑着说,以前的小堡子村,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各级干部提起来那是直摇头。

  何家堡乡地处城郊,随着城市的发展,小堡子成了城中村,耕地越来越少,发展没项目、空间小,村里还是走架子车的路。村务不公开,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干群关系紧张。一个兰州老知青来到村里,看到当年的旧房子,感慨道:发展慢了!

  问题多了,步子慢了,群众怨气多了,对干部的意见就大了,不论哪级干部,在这说话都不好使。一群村民在路边闲聊,看到有干部进村,冷眼相对,路也不让。

  怎么办?

  县上包乡领导给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开会,取得一致共识:古人说“为官避事平生耻”,共产党人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干难事就得有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县委组织部在何家堡乡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增强党性观念,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让干部的作风实起来;完善制度,强化考核,让单位风气正起来。

  在何家堡乡机关墙上,公布了每个干部的微博号,而且扫一下二维码,就知道每名干部一天在干什么。

  县乡干部说,群众对我们冷淡,是因为我们和群众的距离远了,群众心里的那块冰,要用我们的汗水去融化。

  为群众办事,先从最难的做起。先给小堡子村修路。

  小堡子村的路,又窄又弯,两边都是房子,两棵村民敬若神明的大槐树,东面一棵,村中一棵,人们都是绕树而行。干部们也知道,大槐树是村民的乡愁,是乡村文化的灵魂,坚决不能动,只能拆两边的房子、院子。

  房子、院子可是农民的命根子,动员他们去拆,那可是真难。特别在小堡子这个干群关系有点冷的村,乡上干部觉得,这个“”字,可比山大,这个工作咋做?

  再难也要做。硬着头皮去家里做,追着撵着到地里做;乡村干部正面做,发动村民侧面做;白天苦口婆心讲形势,晚上自己买酒上门交朋友。心贴得近了,思想也就通了。

  村民彭牛强拆掉刚修好的一栋楼房,退后几米重新盖;彭军红家的房子,拆掉半边重新盖……

  在路边乘凉的张大爷说:“我家的的房子、院子都往后让了,乡上为老百姓办好事,我们要支持。

  马高正家的房子正好在路的拐角处,乡干部动员后,他把五间房一次拆了,他说,修路需要占多少就让多少,全部占了都行,不给乡上提任何要求,村里人太需要一条宽敞路了。

  韩喜平说,农民修座房不容易,就像彭牛强家,刚修好的房就拆了,我们看着都心疼,我们只有努力干,把群众的事办好才心安。

  乡干部不分白天黑夜、没双休日地工作。等到下水道的路修通了,村民再也不用走冬天满路冰、夏天一路臭的小道。乡上又规划了一条排水管路,包乡领导协调来了大水管,一条300米的排水涵管修好后,将为村里消除水患。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村两委改选了,村务公开了,群众心气顺了。前不久,乡上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干部们原先担心没人来,结果有100个多个座位的会议室坐不下了。干部讲完事,会场上掌声如雷,表决时,100多只手齐刷刷举起。

  干部们激动了:我们的工作群众认可了,心终于和群众贴近了;干部们感动了:只要为群众干实事,群众就和咱一条心。

  村干部:绩效月考核,报酬月发放

  村干部轮流坐班,村民办事方便了;考核内容明确详细,村干部知道咋干了;报酬与工作挂起钩,村干部努力肯干了。

  县上制定符合乡镇实际、便于操作的《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重点对村干部学习教育、履职承诺、业绩考评、奖惩办法等6类19项工作作了具体规定,明确要求村干部全面落实“3+5”服务群众工作法、群众事务收集上报等制度。

  甘江头乡四合村是“5·12”地震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由甘江头、临江铺、两河口、新寨等四个乡易地重建户组成。在村委会办公室,记者看到,文件柜里综治、双联、低保、计生等各种资料摆得满满当当。80后女支书魏春艳手里的一个黑色的小本本,记者拿过来一看,里面记着向村民收集的各种要办的事项。“这是县委组织部统一发的村干部工作手册,村民要求办的事,村上解决不了的要汇报到乡上。”魏春艳说,除了轮流坐班,村干部公布了手机号码,方便群众办事。平时还建立民情档案,走访村里有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家庭,干好为群众安装电视接收器等工作,这些都是乡上对村干部考核内容的一部分。

  县上制定了便于操作、程序严密的《村级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操作办法(试行)》。突出党员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的主导地位,明确参加评议的党员人数应占党员总数的80%以上。

  有了办事和考核制度,就得照规距来,7月16日上午,四合村召开党员会,讨论救助物资发放名单,到会党员不够总数的80%,为了符合规定,他们向在外的党员发短信征求了意见。

  在甘江头乡机关院里,公布着村干部月考核结果,临江河村支书杨孝生被扣了10分,扣了几项,每项扣几分,列得很清楚。

  这个被扣了分少发了报酬的支书有什么反应?记者和一位乡领导走进了杨孝生的家。一见面杨孝生就和乡上领导谈起了村内道路和村活动中心硬化的事情,根本停不下来。记者插话问,被乡上扣了分少拿了报酬,有啥想法?杨孝生嘿嘿一笑,说“工作没干好,扣了分有点不好意思,以后得加把劲”。

  甘江头乡党委书记乔鹏飞说,有了村干部绩效月考评、报酬月发放制度,乡上对村干部的管理就有了抓手,也激发了村干部的活力。

  南河乡南河村村级活动中心大院里,村干部轮流值班表、办事项目等都公示了出来。在村办公室,记者看到一张《村干部月考评结果通知单》,上面乡上对三名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列得明明白白。乡党委书记韩小冰说,有了这张通知单,村干部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心里有了数,改进工作就有了针对性,乡上对村干部的管理也能做到精准化。

  南河乡寺卜寨村是“5·12”地震灾后重建整村安置点,村民外出务工的多,需要办的手续不少。一位60多岁的大娘说:“村干部轮流上班,大家办个啥手续,方便得很!

  乡干部:办事规范化 服务进村社

  乡干部下基层服务实现长期性、综合性的转变,变过去“分散办事”为“集中理事”,变“群众向上跑”为“干部向下跑”,让群众办事做到“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

  县上按照“整合力量、集中办公、透明办理、规范操作”的原则,在乡镇成立综合协调服务组、便民服务进村社组、便民服务大厅工作组和计划生育服务组四个职能服务组。以乡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平台,将民政、计生、合作医疗、社保、残联、财政、国土、食品药品监管等方面的服务项目有效整合起来,前移到村一级,由政务便民服务进村社工作组直接深入村上集中受理群众所办事项,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拖着办为高效办,避免了群众办事摸不清门、找不准人、跑不对路的问题,减少了因办事不懂程序、办理人员不在造成的误事、误时、误工现象,赢得了群众称赞。

  南河乡茹树村群众赵雪娟,在办理准生证过程中,工作组人员通过一次性告知,将办理需要的手续通知给本人,赵雪娟带好手续,在村上办好了准生证。乡干部给八路川村的李正义把养老保险卡送上门……

  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统一建立了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智障等弱势群体工作台账,乡干部每次巡回驻村服务期间,逐户访视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何家堡乡河口村有位老人,听力不好,孩子在外务工,乡便民服务队的工作人员用自己的手机打通了电话,并打开免提,老人和孩子通话后,激动得流泪。

  乡干部在服务中转变了作风。何家堡乡便民服务队为缸沟村五保家园的五保老人拆洗被褥;端午节,她们给五保老人送去了粽子。这些本不是她们的工作。

  对群众需求能够办理的当即办理;对不符合规定、不予办理的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对在村上现场办理不了,可代群众办理。不能代办的事项,实行预约办理;对群众办理的事项现场办理不了、不能代办,也不能预约办理的,实行转办,并下发《督办函》限期办理。

  乡镇政务便民服务进村社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发挥了乡村干部服务群众的联动作用,方便了群众,畅通了民情诉求渠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锻炼了乡镇干部,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一位县上领导这样说:“基层就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得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整个执政骨干队伍才能坚强有力、朝气蓬勃。干群关系密切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才会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