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乡村道路事故问题突出 安全整治迫在眉睫

24.03.2016  08:35

    原标题:交通事故多乡村道路存隐患 我市农村道路安全整治迫在眉睫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农田、菜地、果园……乡村道路总能给闹市里的人们带来休闲、清新甚至浪漫的情调。然而,因道路等级低,路面狭窄以及交通工具安全性能偏低等原因,这里竟成了我市交通事故频发的重灾区,有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市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共计109起,交通安全问题已经相当突出。

    ■4个月死伤146人

    2015年4月29日16时40分,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乡温家山一村民无照驾驶装满石子的无牌无证三轮低速载货汽车,在下坡途中突然失控,先后与路边的6名行人发生刮撞,并与5辆机动车发生碰撞,造成驾驶人和3名行人死亡,另有3名行人不同程度受伤,5辆车不同程度损坏……

    今年1至4月份,我市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道路交通事故2起,死亡7人,这两起较大事故都发生在农村道路,1起发生在皋兰县境内的国道109线,1起发生在七里河区的乡村道路。

    记者采访得知,目前我市所有的乡镇和建制村已全部通公路,总里程达6952公里,是市区道路的7倍多,占全市通车道路里程的88.25%(市内四区城市道路仅926公里)。由于道路等级低、路面狭窄、路况复杂,安全防护设施严重缺乏,安全隐患大量存在;摩托车、电动车、微型面包车等农村群众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安全性能偏低,其中一半左右是无牌无证、老旧报废的“问题”车辆。这些隐患问题的大量存在,导致我市广大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多发频发。

    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前4个月,我市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共计109起,占全市所有道路交通事故的61.2%;致死23人,占全市所有道路交通事故的57%;致伤123人,占全市所有道路交通事故的59%;直接财产损失16.8万元,占全市所有道路交通事故的35%。与上年同期相比,呈“两升一平一降”态势,事故起数增加23起,上升26.7%;死亡持平;致伤增加20人,上升19.4%;直接财产损失减少0.2万元,下降1.2%。

    ■交通意识淡漠仍为主因

    “从以上事故分析来看,我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暴露出不少问题。”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一是驾驶人和村民缺乏交通安全意识,交通违法行为突出。农村道路无证驾驶、无牌行驶和面包车超员、三轮汽车违法载人等现象时有发生。村民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缺乏,村民横穿国、省、县道和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普通存在,成为造成事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我市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缺乏,安全保障条件差。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部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标线不全,道路设计不够合理,道路开口随意增多,占用道路堆放东西等,也成为农村道路事故多发、频发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县(区)、乡(镇)两级政府监督缺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基层警力严重不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失控漏管问题突出以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等,对农村道路安全全面整治已是迫在眉睫

    ■农村道路交通整治即将全面展开

    可喜的是,针对我市农村道路交通存在的种种隐患,我市将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在日前召开的全市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就这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改善和提高农村道路安全通行条件

    完善农村道路安全设施,各县区政府要加大农村道路安全改造力度和交通安全设施投入,在本级财政中安排资金以及从车购税、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生命安保工程”建设资金,用于完善农村道路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改善农村道路安全通行条件,重点改造急弯、陡坡、临水、防撞墩、波形防护栏、减速带等安全设施,增加让行、减速标志标线以及三级以下山区道路禁止客运车辆夜间通行的禁令标志。今后乡镇、行政村的沥青及水泥公路建设项目,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长下坡和学校、幼儿园门口路段必须同步设置安全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验收。

    统筹发展农村客运发展

    建立农村客运政策性补贴制度,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客运发展。按有关规定,将运行农村线路的客运车辆全部纳入成品油价格补贴范围。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农村道路客运经营,在稳定现有城乡道路客运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以公司化管理为主导的农村道路客运多元化管理模式,重点发展县到乡镇、乡镇到乡镇、乡镇到行政村、行政村到行政村的支线客运,建立合理、畅通有序、安全便捷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提高农村道路客运车辆,2016年底前符合条件的农村道路全部开通运行客运车辆,所有乡镇建有等级客运站,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设置客运班线依靠点或者招呼站。

    提高农村道路监控覆盖率

    各县区政府要采取财政预算、政府银行贷款或者补贴等方式,大力推进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监控设施建设,在农村重点路段、危险路段和车流相对集中的路段设立固定式监控设备,及时并入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实现对农村道路的实时监控。要为农村基层交警部门配备足够的移动测速装备,配齐执法记录仪等单警装备,用技术手段解决农村地广人稀、警力覆盖有限的难题,有效调高农村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健全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

    建立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5月20日前组织辖区所有乡镇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和具体措施;设立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5月30日前,组织辖区所有乡镇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统一称作“交通管理员”;设立行政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室。5月25日前,组织在辖区所有乡村设立交通安全管理室,统一称作“交通安全协管员”;设置交通安全检查劝导站,工作人员称作“交通安全劝导员”。5月30日前,在乡道、村道的危险和事故多发点段交通隘口设置固定劝导站,设置提示牌;5月25日前在集市等交通出行点主要路口设置临时交通安全检查劝导站;建立乡镇交警中队。在全市农村公安派出所统一设立乡镇交警中队,查处乡镇辖区内县道、乡道、村道交通安全执法管理违法行为。(首席记者 葛强 特约记者 吴存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