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颜值拼气质 美丽乡村美陇原 ——第二届“绚丽甘肃·美丽乡村”评选活动实地走访见闻之一

29.01.2016  09:5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本是陶渊明笔下亦仙亦幻的桃花源,但随着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步推进,深藏在西部广阔天地中的众多陇原村镇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不再是“桑柘无叶土生烟”的荒凉,而已渐渐成为甘肃“美丽事业”的新天地。

  继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日报社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绚丽甘肃·美丽乡村”评选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阵“乡村热”并决出“美丽乡村”前50强之后,最后的10强席位之争也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为了丰富评价体系,为了更精准、多角度地择优选出最终的“十大美丽乡村”,活动组委会组建实地走访小组,不惧寒冬、不畏风雪,踏上了访问“准美丽乡村”的征程。实地走访小组此番足迹遍及4个市州的13个乡村,我们将通过文字,为您呈现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中发生巨变的最真实最美丽的乡村风貌,为您打开另一个视角重新打量这些“掩映身旁人少识”的美丽乡村。

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旅游业潜力无限

  走进康县阳坝镇油房坝景区,虽已是寒冬时节,但青山绿水依稀可见。在冬日的早晨,即使穿梭在林间,也不会感到凋敝,偶尔能听到附近人家的一两声鸡鸣,还有那永不停息的潺潺溪水声,还有那山水间影影绰绰看到的红瓦白墙,倍感写意。天鹅湖畔,景色更加壮观,这个季节,湖面已结薄冰,但湖水依旧绿中带紫,色彩艳丽,湖面上泛起的小冰花最引人注目,其巧夺天工的花纹让湖面更加顾盼生姿。走进一处农家乐,户主邱金元和其家人正在吃饭,他乐呵呵地告诉我们,自己不仅经营着农家乐,同时还在卖着茶叶,打打小工,一年下来挣个七八万元都不成问题。

  离开油房坝,来到俗称老街阳坝镇阳坝村,那一座座令人联想起“丽江范儿”的仿古建筑很快吸引了眼球,特别是一串串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最为惹眼。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阳坝镇近年来尤其注重旅游产业开发。该镇围绕创建“生态旅游名镇”目标,以争创5A级景区为重点,完成了该镇至燕子砭镇、安乐河镇及青木川镇三条重点公路建设。同时还实施了“北茶绿洲”“百鸟园”及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等工程项目,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景区品位和档次。

  同样位于陇南康县的王坝镇大水沟村,因一条贯穿全村的大水沟而得名。小桥流水人家,水车草木凉亭,构成了一幅清秀淡雅、山水灵动的画面。大水沟村牢固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政府主导建设,群众自愿出让土地、投工投劳,建成了8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满足了旅游大景区的基础设施需求。王坝镇党委秘书魏萍介绍:“我们这村有山有水有情调,春夏秋时节游客很多。目前,正在探索如何将大水沟村建成秦巴旅游风情街,以进一步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美化改造村镇环境让“脏乱差”成为历史

  “水路房全覆盖、万村整洁、千村美丽”是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为改善农民住房、吃水、出行条件,我省各级政府以保障农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扶贫攻坚、双联行动相衔接,实施了多项有效措施。

  昔日的岷县麻子川乡吴纳村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群众走的烂泥路,住的土坯房,穿的脏衣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深度贫困村。从麻子川乡党委书记李继胜的描述中,我们仿佛能够看到吴纳村过去的落后面貌。现如今,吴纳村依托灾后重建,聚焦精准扶贫,村民们房屋修葺一新,院墙色彩清新,干净利落。走进村民家中,台阶上的黄芪与当归堆得满满当当。村前的广场虽面积不大,但也“五脏俱全”,周围安置着各种类型的健身器材,还有一群少年正在篮球架下你投我抢……李继胜指着这一片新天地自豪地说:“瞧,这是我们的老百姓自发配合修建的,还有这几棵大树,也是老百姓们捐的。”近年来,吴纳村按照“抓规划理思路、抓基础破瓶颈、抓重建改环境、抓产业促发展”的思路,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基础设施条件彻底改善,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村庄面貌乃至群众精神面貌均焕然一新。

  把时空转移到天水市武山县山丹镇的周庄村,村口的小广场干净整洁,广场对面一排排一幢幢粉刷成鹅黄色的二层小楼看上去和别墅没什么两样。我们随机敲开一户农家,经过小院走进客厅,映入眼帘的是花卉图案的背景墙,还有实木布艺结合并带有贵妃榻的沙发,装修很现代化。“这些房子是政府帮助修建的,每家每户两层加起来共有130平呢,比许多城里人住的还要宽裕。”山丹镇团委书记杨亚娟介绍道。着眼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当地政府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同时结合周庄村实际,及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和完善了周庄村建设整体规划,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实施“一池两改三化”工程,使村容村貌真正旧貌换新颜。

  当走进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宽阔平坦的村道,村前的广场上,妇女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晒着太阳。东边是一所设施齐全的学校,西边则是一座修葺一新的敬老院,接纳了来自本村以及附近村庄的多名老人。粉刷成淡橘红色的学校与敬老院还有村道两旁白墙黛瓦的新农村安置房,形成了“颜值”颇高的清新画面。该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道:“2013年以前,这里全都是土路,一旦下起雨来,村庄就根本进不去了。2013年习总书记到元古堆村视察慰问,关注到了这里的情形。现在,路也修起来了,村民们也都换上了新居。”近年来,元古堆村围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时的指示精神和省、市、县委会议精神,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田家河乡的大局出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元古堆村由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脱贫致富干劲十足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定西自古就以“千年药乡”著称,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主产区之一。在定西市下辖的岷县梅川镇永星村,村民张蛇生听到我们问他今年大概能有多少收入时,他十分爽快地回答:“我们家药材大概能卖个十来万吧!”近年来,永星村村两委班子利用灾后重建的良好机遇,精心谋划,重点实施安置点和重灾村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使永星村村容村貌、基础设施、村庄院落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更是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从前不敢想象的地步。驻村干部曹军伟跟我们讲述道:“这儿的百姓因为药材生意实在太好了,所以根本没有离开村子务工另谋生路的想法。前几年,交通条件不好,村子又在山上,交通工具只能依靠‘三马子’,这里的人去趟县城都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有些老人甚至都没怎么去过县城。而现在二三十分钟就可以到县城了,做买卖也方便了,这些年变化确实很大。”

  甘南舟曲县拉尕乡拉尕村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村落历史悠久,建筑古拙简朴,民风淳朴独特。但该村曾经也很贫穷落后,在近几年的不断建设中,在当地群众一双双勤劳双手的创造下,独具魅力、红红火火的农家乐,让这里成为天堂般的所在。“拉尕村目前共有28家农家乐,近年来农家乐生意非常好,尤其到5月份以后,前来拉尕山观光旅游的人很多。因此,在管理上,政府也抓得很严,之前本来有30多家农家乐,但因服务条件跟不上,有几家被取缔了。”拉尕村村支书康土生介绍说。除此之外,拉尕村村民依靠种植大黄和养殖梅花鹿、牛羊、土蜂等,仅这些买卖一年下来收入少则五六千元,多则过万,日子可谓越过越幸福。

挖掘乡村人文历史为美丽乡村注入内涵

  “过去的沈湾村,到处是危旧房屋,残墙断壁,垃圾随地乱扔,脏水到处泼,村里的道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自从居住条件改变后,卫生也变好了,村民的素质也都主动提升了。”望关镇镇长朱宝辉边走边向我们介绍。沈湾村位于被誉为“陇上江南”的陇南康县,虽是冬季,但仍透着几分绿意。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当地政府充分挖掘地方人文特色,按照整体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以打造花园园林式新农村为主旨,按照“生态为基、发展为要、民生为本”和“房在树中、村在绿中,人在画中,突出乡土文化”整体思路,做了科学细致的规划,按照不同农户进行了分级动态管理。漫步村中,只见红白相间的二层小楼打造得很具传统风情,村头广场放眼就能看见古典走廊式样的沈湾村史馆,几样反映过去生活的旧物和照片陈设在那里,一些村民正在广场上聊天,或看着小孩儿们嬉戏玩耍。来到村民李芳的家里,她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她说:“我们现在再也不用去赶集了,因为交通便利了,条件好了,生活用品可以直接运到村里来卖,到底是方便多了。”

  在新农村建设中,康县平洛镇团庄村则立足当地实际,深入挖掘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好龙凤桥、平乐古道、团城等历史遗存,做好配套建设,打造完成了古道石子路建设、文化标志石、龙凤桥维修、人造瀑布景观、祖师殿维修翻新、古槐树保护、团城和古城墙维修、悬空踏步梯建设、仿古明月廊桥建设等众多建设项目,吸引了陇南各界文化名人来团庄村参观指导,不少文化名人就团庄村历史文化、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进行了题词,为该村努力争创陇南市历史文化名村注入了新内涵。走进团庄村,小河灵动,山野别致,家家户户之间的布局协调大气,古典园林的味道也不过如此。(第二届“绚丽甘肃·美丽乡村”评选活动实地走访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