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乡村旅游各显神通:体育民俗游 窑洞农家宴
中新网兰州6月7日电 (记者 崔琳 魏建军)46岁的吴永生,在甘肃平凉泾川县高崖村经营着一处农家乐,随着当地乡村旅游业日渐兴起,他越来越“忙活”。
近日,中新网记者随团在泾川县体验乡村养生游时看到,当地乡镇“各显神通”,修建了用塑像记录农事活动的民俗大观园;独木桥、绳索爬梯、高空秋千等体育设施;在窑洞设农家宴席、户外设流水席……原汁原味、花样繁多。
“以前,我们这都住土坯房、走泥路,大伙都靠外出打工讨生活,每年正月十五出发,次年腊月返回。如今,我们农村建设美丽了,引来游客,生活也渐渐好转,我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只管经营好生意就行。”吴永生告诉记者,他们村发展乡村游始于2014年,当时官方配套部分资金修路、修设施、修小康屋,他自己也果断拿出全家积蓄参与其中。
此前举行的甘肃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会上,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表示,当前中国正在步入休闲度假时代,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更多的游客愿意暂别都市的喧嚣,回归自然,体验休闲舒适的慢生活。
“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提供传统的观光产品,还能提供更多集观光、度假、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由此推动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农村生产组织方式、社会结构产生变革。乡村旅游对提升乡村文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夏红民认为。
甘肃平凉市泾川县城刘村策划篝火晚会,助力乡村旅游。 崔琳 摄近年来,甘肃基层纷纷修建美丽乡村,推出农家采摘、篝火晚会、交谊舞会等特色体验,掀起乡村旅游热潮。地处平凉泾川县的城刘村,也借机复建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原共产党地下党支部景点,让游客跟随形态各异、相貌迥然的塑像,了解曾经地下党的工作环境。
城刘村村民赵有林表示,乡村游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破旧危房不复存在,村民除了埋头打理庄稼外,也有了文化娱乐项目。“潜移默化下,农户自身素质提高了,夫妻间、婆媳间、邻里间的矛盾都减少了。”赵有林告诉记者。
泾川县旅游局局长杨志锋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称,体验乡村旅游的游客,常常冲着“土得掉渣的东西”而来,比如:农家磨面、碾米、烧醋等是最能吸引他们的。对此,该县相关部门组团外出取经,将农村自乐班、民俗演艺、窑洞餐饮等好做法结合当地实际包装推出,效果显著。
“乡村旅游起步时,我县全年接待游客不足6万人,而仅今年上半年,游客就突破10万人次。”杨志锋透露,乡村游兴起,为农村引来有志之士,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型增长点,是一种良性循环。(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