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提质增效,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解读之六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旅游强省的中坚力量。2017年,我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突破7036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27.5亿元,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到18万人,带动2.92万建档立卡户、12.26万贫困人口脱贫,反映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富民效应。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把乡村旅游培养成为全省旅游产业最活跃的业态和最重要的增长极,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是近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的七大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意见》提出我省乡村旅游2020年的发展目标:创建10个达到国家4A级景区标准的田园综合体、100个达到国家3A级景区标准的乡村旅游景区或度假区、1000个乡村旅游专业村、2万户品牌化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超过1亿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吸纳50万农民就业。
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既是推进旅游强省战略和优质旅游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加快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按照《意见》的部署,着眼于提质增效,扎扎实实抓落实,在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发展质量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我省乡村旅游规模化、景区化、品牌化、特色化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一是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精品,贵在精益求精,重在品质卓越。我省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多样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4类资源丰度都排在全国第5位,这是我们建设旅游强省的比较优势,也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发展优势。要强化精品意识,注重乡村旅游内涵式发展,深入挖掘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种植、古村古镇的旅游价值,突出“土气、老气、生气、朝气”,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创建“十大田园综合体”“十大乡村旅游度假区”“百个最美旅游村镇”“千名乡村旅游带头人”等乡村旅游品牌。要注重产业集群发展,以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小康村、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田园综合体为契机,打造一批集科技示范、农业创意、田园风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为一体,有吸引力、有影响力、有独特魅力的A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制定全省旅游专业村、农家乐建设规范和服务等级标准,适当提高乡村旅游发展门槛,规范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
二是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旅游精准扶贫是美丽战胜贫困的新经验新模式。要整合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集中扶持500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以贫困村的痛点打造乡村游的亮点,开发贫困村特色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产业链,吸引外部旅游消费市场,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地参与旅游经营服务,推进村镇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增强旅游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实施乡村旅游“后备厢”工程,建立安全、优质、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优质农副土特产品名录,设立乡村旅游集中购物市场,将自驾游客的购买力引导到乡村,带动农民致富增收。要力争经过3年努力,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脱贫的人数占总脱贫人数20%以上。
三是实施乡村旅游服务设施提升工程。 纵观旅游业发展较快地方,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都比较好。大力完善服务设施,可以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环境、增加后劲,反之,则会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瓶颈。要按照“乡村环境景区化”标准,纵深推进全域旅游无垃圾行动,提高通往乡村旅游景区(点)旅游交通的网络化、便捷化、通达化程度,积极改善游客接待、停车、如厕、环卫、通信等基础条件,配套建设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户外运动、互动体验等服务设施,不断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推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努力提高乡村旅游的便捷性、舒适性和休闲性,引领乡村旅游的诗意栖居、归园田居。
四是实施“周末乡村游”产品打造工程。 在城镇化加速推进和大众旅游高速发展的当下,乡村以其特有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参与其中,周末乡村旅游休闲已经常态化。要大力开发“城里人游农村”“周边省区来甘游农村”市场和产品,设计周末乡村旅游线路产品和营销主题,丰富提升城市周边、公路沿线、景区附近以及周边省区交接地带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农业观光、农事参与、民俗体验、休闲避暑、采摘垂钓等参与性、体验性强的乡村休闲旅游聚集区,全面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和错峰休假制度,围绕赏乡村自然美景、尝乡村农家美食、住乡村优雅民宿、品乡村独特风味,吸引城镇居民到乡村度周末,使游客品味最纯真的乡愁、感受最实在的传统、留下最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