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打好脱贫攻坚战 谱写新时代陇原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积极履行职责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开启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征程。中央、省委召开高规格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埋头苦干实干,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推动全省乡村振兴。
一、全力做好“三农”工作统筹协调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后,我们重新审视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工作定位和职能,在中央农办和省编办指导下,将以往主要承担议事机构日常事务职能,向围绕全省“三农”工作重大政策调研、重要部署督导、重点工作推动转变,对内设机构和职能重新调整优化,突出了农村政策法规研究、农村改革指导、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环境建设等职能,回归了“农办姓农”的主责主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明确要求,党委农村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五项职能,进一步规范了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工作职责。我们将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使命担当履好职尽好责。一要当好决策参谋。紧紧围绕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难点,针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兴农、乡村绿色发展、重塑城乡关系、发展戈壁农业、引导工商资本下乡、繁荣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重点工作,开展深度调研,力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二要搞好协调服务。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坚持和完善涉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工作机制,主动服务“三农”工作和涉农部门,集中农口部门智慧力量,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抓好中央和省委“三农”重大政策、重大部署和重点工作的推动落实。三要做好政策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市县乡村开展政策宣讲和培训,指导基层准确领会和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紧盯全省“三农”重点工作,及时宣传和解读相关政策措施,注重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推动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
二、全力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见效
一要持续抓好帮扶工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定人群,以提高贫困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为重点,靠实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责任,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帮扶措施。强化工作指导和政策培训,提升帮扶能力。创新帮扶工作方式,采用生产奖补、以工代赈、设置公益岗位等形式,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脱贫致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二要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围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突出绿色、优质、特色、品牌建设,推动全省农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草食畜、高原夏菜、优质林果、马铃薯、中医药、现代制种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推动油橄榄、花椒、百合等地方特色小品种做精做优,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高适应市场能力和组织化水平。扎实推进以“戈壁农业”为主的绿色有机高效设施农业,充分挖掘戈壁、沙漠、盐碱地等非耕地资源,点石成金,变废为宝。三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坚持循序渐进、试点先行、防控风险、严守底线的原则,积极推广“庄浪模式”,在没有龙头企业的地方,利用国有资本和供销社等集体资产组建农业公司,解决“谁来带动”“钱从哪来”“农民咋变”等难题,激活集体和农民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促研究制定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农村垃圾、畜禽粪污、农业污染治理等专项规划。以实施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为契机,集中开展以“厕所革命”为主的改水、改灶、改暖、改圈等专项行动,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和乡村集镇环境,积极探索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机制,通过设立管护基金、成立村民管护理事会、设立公益岗位由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管护等措施,探索形成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公益管护的村级公益设施管护长效机制。五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招才引智,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工、有文化的“二代”农民、有技能的“两后生”返乡创业创新,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大专中毕业生、复转军人、教师医生、农业科技人员参与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大力扶持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农业科技明白人、非遗传承人,造就新型职业农民。
三、全力锻造作风过硬的“三农”工作队伍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要求,以习近平“三农”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着力解决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工作作风不硬等问题。主动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形势新任务,指导市县党委农村工作部门,迅速转变工作职能,调整优化内设机构和力量配置,理清工作思路,靠实工作责任,切实发挥好党委政府“三农”工作参谋助手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调研督查、决策服务和省市县三级农办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三农”工作信息月报告、形势分析季报告制度,强化沟通交流和配合协作,创新工作方法,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全省“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全力决胜脱贫攻坚 着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中共陇南市委 陇南市人民政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好脱贫攻坚战,本身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就陇南而言,2020年之前的乡村振兴,核心任务还是脱贫攻坚,我们将集中力量坚决打好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省委书记林铎和省长唐仁健的重要讲话,为攻坚克难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
一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解决发展瓶颈制约问题。 坚持改善发展条件与易地扶贫搬迁两手并举破除瓶颈制约,积极争取省上1000亿元贫困村整体提升贷款项目,实施好陇南市100亿元国开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缺啥补啥原则,水电路房网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农村出行、饮水、供电、上网、住房等方面的难题。特别是大力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全面消除农村D级危房,千方百计解决人畜混居和不安全土坯房问题。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条件性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因地制宜选择安置方式,积极防范易地扶贫搬迁稳不住的风险。特别是抢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录新职工的机遇,制定奖补政策,让贫困群众高高兴兴“挪穷窝”,稳妥实现异地脱贫。
二是培育特色富民产业,着力解决群众增收缓慢问题。 扎实做好前期工作,抢抓省上1000亿元产业扶贫贷款和500亿元产业基金机遇,全面落实市级财政配套4000万元产业基金,积极推广农村“三变”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扶贫精准度。充分发挥全市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占全省三分之一、4A级景区全省第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申报成功数量增长率全省第一的优势,拓宽视野、扬长避短,加强特色产业发展。
三是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着力解决农村环境不美问题。 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全域景观化,着力建设山水林田与房舍院落融为一体,民俗文化与时代精神竞相绽放的美丽田园。突出陇蜀文化特色和建筑样式,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文化浓郁深厚、环境美丽宜人的橄榄小镇、旅游小镇、养生小镇、电商小镇、花椒小镇、药材小镇、茗茶小镇、苹果小镇等,使生态田园和特色小镇一起构成陇南乡村的美丽画卷。
四是创新教育管理方式,着力解决乡村治理弱化问题。 扶志扶智不够,已成为影响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的突出问题。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强化感恩教育和廉耻教育,鼓励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主动参与扶贫具体事项,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美好生活。坚持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推进农村公益性设施共治共管,在深度贫困村设立道路维护员1万名、保洁员1万名、治安协管员和公益设施管理员1万名,选聘造林员1万名、自然灾害预警员1万名,每人每月补贴500元,既可直接带动5万名贫困群众脱贫,也将有效解决农村公共事务无人管理的问题。坚持深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盲目攀比和不健康的人情消费等陈规陋习,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优良家风。
借势借力持续做大做强戈壁农业
(中共酒泉市肃州区委 酒泉市肃州区人民政府)
肃州区拥有广阔的戈壁、沙漠、盐碱地等非耕地资源。如何利用这些闲置资源,使其变废为宝,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水平,是历届区委区政府长期探索的问题。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肃州区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进一步加大戈壁农业发展工作力度,已建成3个戈壁农业产业园,发展戈壁日光温室1.2万亩,培育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240多家。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推进产业园区提质扩容。 继续拓展园区化、循环化、企业化、产业化“四化一体”融合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配套基础设施,抓好龙头项目建设,到2022年,力争全区投入资金5.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65亿元,新增高标准日光温室5万亩、钢架大棚2万亩,建成8500平方米连栋智能日光温室育苗中心和新技术、新品种展示中心。今年,肃州区计划以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企业入园、扩大产业规模为重点,完成投资1.6亿元,带动社会投资8亿元,新增日光温室1万亩,主要从扩容和新建两个方面入手:对已经建成并形成规模效应的3个戈壁农业园区进行扩建改造,着力扩大建设规模,提升园区质量档次;布局新建西洞、总寨、东洞3个万亩戈壁产业园和8个千亩以上示范园区,配套跟进基础设施,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二是抓好支撑点建设,推动产业链条延伸拓展。 将戈壁农业发展作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引擎,全力抓好基质生产、品种选育、种植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建设。加快新品种筛选引进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计划到2019年建成年繁育蔬菜种苗3000万株的集约化育苗中心;2018年新建扩建10万立方米有机基质生产线和5万吨有机生物菌肥发酵厂,将秸秆、尾菜、菌渣等农废资源转化加工为有机产品。
三是创新产业化模式,构建利益共享联结机制。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与敦煌种业、山东鲁农、甘肃宁远等企业对接洽谈,争取尽快入园发展。继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对发展戈壁农业的企业,优先办理用地手续、优先倾斜项目资金、优先配套基础设施、优先给予金融扶持,打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结合农村“三变”改革,鼓励园区周边农户以多种方式参与戈壁农业建设,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订单+农户”模式,让农民最大程度参与、最大限度受益。
四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戈壁农业品牌培育。 坚持绿、特、精、优高端定位,统一建设模式,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规范标准,以有机质代替化肥,以物理和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确保戈壁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准,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健全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园区农产品监测设施建设,在每个园区建立农产品检测站和农产品追溯点,强化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工作,确保从田间管理到采摘包装的全程监控、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
五是突出新技术推广,实现集约高效循环利用。 坚持科技在戈壁农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和智能化装备水平。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高校合作,采用“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等办法,着力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
坚持精准扶贫方略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经过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2017年超额完成了减贫60万人以上的目标和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攻坚责任更加靠实、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了“五级书记一起抓、部门联动促攻坚”的良好工作格局。今年,省扶贫办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这次会议的部署,切实发挥好领导小组办公室树靶向、把标准、当参谋、抓协调、严考核等职能,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有力有效落实。
一、聚焦精准发力。 针对当前脱贫攻坚中一些地方盲目提高扶贫标准,自觉不自觉用大水漫灌的思路指导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帮扶措施不够精准到位等现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六个精准”的要求,着力在四个方面引导。一是目标准,坚持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衡量贫困人口脱贫的基准线、度量衡,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努力在有限的时间、用有限的手段、解决有限的问题、实现有限的目标,防止造成“福利陷阱”,引起非贫困户攀比,出现新的不公。二是识别准,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做好脱贫退出、返贫纳入和新识别人口的认定,更新2014年以来的脱贫人口、贫困村数据信息,及时剔除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人口,做好年度扶贫对象信息采集和数据清洗。三是帮扶准,细化实化“七个一批”到户扶持措施,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和原因,对症下药、因贫施策,确保真正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四是考核准,完善脱贫滚动规划、贫困人口减贫和贫困县摘帽计划,推进贫困县分期分批、规范有序退出。
二、瞄准发力重点。 脱贫攻坚越往后,剩下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未脱贫人口中因缺技术、因病、因残致贫分别达到24.4%、14.4%和4.4%,已脱贫人口的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今后三年面临啃硬骨头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双重任务。在攻坚方式上,从全面推进帮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完成脱贫目标向更加注重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从注重找准帮扶对象向更加注重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在攻坚重点上,突出“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残疾人、孤寡老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等突出难点问题,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难点攻坚的实际成效带动全省扶贫脱贫工作整体推进。
三、提高脱贫质量。 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坚决防止和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突击脱贫等现象,确保既要打赢,更要打好脱贫攻坚战。一是严格脱贫核查。严把退出时序、退出标准、退出程序、核查比对、评估检查“五个关口”,严格落实“十不算、十不脱”到户核查办法,加强扶贫与行业部门数据比对,进一步靠实市县乡村四级在脱贫验收中的责任。二是巩固脱贫成果。坚持一手抓贫困人口脱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巩固提高,落实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的要求,继续强化对已脱贫人口帮扶。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重视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脱贫攻坚,确保不留“死角”。
四、狠抓协调落实。 按照任务量化、责任清晰、时限明确的要求,全面推行“七个一批”清单式管理,实施深度攻坚“十大行动”,推动精准扶贫脱贫政策到村到户,防止因精准未到位带来的问题否定精准方略,防止用增加的扶贫资源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一是加强跟踪统计。建立定期述职和考核监督机制,做好脱贫攻坚专报和动态,健全完善“月报告、季分析、半年小结、年度总结”制度,及时反映各地各部门攻坚成效和经验。二是强化督查整改。改进督查巡查工作方式,将暗访作为主要形式,年内组织两次较大的督查巡查,及时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三是统筹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中央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千企帮千村”、“携手奔小康”等各类帮扶资源,加大干部选派、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产业扶贫、劳务对接等方面帮扶力度。
五、提高攻坚能力。 针对剩余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加大,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部分政策养懒汉,部分扶贫干部观念没有完全转变、攻坚能力不足等问题,一是改进脱贫攻坚调研方式;二是提高扶贫干部能力;三是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动力;四是总结推广典型。
推进“三变”改革
决胜脱贫攻坚
(中共庄浪县委 庄浪县人民政府)
庄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省上确定的全省深度贫困县,要实现2019年整县脱贫,工作任务非常艰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党组织+国有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以农村“三变”改革推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2018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机遇,聚焦贫困群众增收,围绕基础设施短项,着眼公共服务提升,进一步探索完善“三变”改革工作机制,确保完成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具体打算是:紧盯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五个提升。
紧盯“一个目标”:就是紧盯年度稳定脱贫指导任务和整县脱贫目标,全力抓好产业发展到村到户到人工程,把高质量发展理念体现在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力争各项脱贫指标全面达到验收标准。
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强力推进公司化运作,激活农村发展动能。针对我县产业组织化程度低、链条短、增收效益不明显和品牌化、市场化发展扶持资金少、投融资渠道窄等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整体工作党委政府推动、产业发展公司化运作,组织生产专业合作社实施、贫困群众入社入股分红”发展思路,规范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8个乡镇分公司和293个村建立的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专业合作社运作体系,完善融资机制,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壮大经营主体,下功夫解决经营主体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弱和带动增收能力不强的问题。二是强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认真组织实施全县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方案,在18个乡镇的24个贫困村、6个非贫困村,采取“土地、资金、劳务、技术、企业”等入股方式,推行“三变+苹果、种薯、畜牧、大蒜、药材、旅游和饲草种植、电子商务、农机服务、特种养殖”10种改革模式,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健全风险防控措施。
实现“五个提升”:一是聚焦创品牌,提升富民产业发展水平。在去年县财政投入5000万元担保基金,撬动银行贷款授信17亿元、落实1.6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融资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继续坚持强化标准管理,推广最新技术,开拓销售市场,大力发展多元化、高端化农业产业。劳务产业围绕发挥“梯田人”品牌优势、提升贫困群众素质,年内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次,有组织输转10万人以上。二是聚焦补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贫困村和贫困农户为重点,硬化自然村道路632公里、村内主巷道120公里,解决1.14万贫困人口的饮水不稳定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35户,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21处、安置贫困群众893户,着力补齐路、水、房、网等突出短板。三是聚焦惠民生,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把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向贫困村倾斜,投入9270万元,新建校舍3.3万平方米、改造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4个,实施贫困乡村医疗服务建设项目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