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现】“一园生五金”托举富裕梦

01.12.2017  08:12
原标题:【乡村发现】“一园生五金”托举富裕梦

  冬日,暖阳照在陇中香泉盆地陈家屲村头正在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点,也照在安定区香泉镇陈家屲村贫困户马拜格言红扑扑的笑脸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有序推进,马拜格言的脸上满是笑容。

  丈夫去世后,回族妇女马拜格言一个人撑起了这个贫困的家,拉扯3个孩子长大。拆旧房,建新房,眼看着昔日的邻居要么在旧址上实施危旧房改造,要么陆续搬迁到易地扶贫搬迁点上,日子越过越红火,马拜格言内心干着急却没办法,只能“望房兴叹”。

  今年4月中旬,香泉镇陈家屲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动工建设后,推进迅速。截至目前,7个月时间已完成了2017年的建设任务,包括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65户农户将陆续搬迁入住安全房。马拜格言也是这次搬迁政策的受益者,当她得知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能享受政府补贴3.274万元,4口之家靠政府补贴就能建起新房后,她激动得满眼尽是泪花。

  新房子有了,环境美了,可是离开“老窝窝”,钱从哪里来?这是包括马拜格言在内的所有搬迁户顾虑的问题。

  香泉镇党委书记秦东平在谈到如何破解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难题时说,“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发展与生态共赢”。

  咬定产业发展不放松。香泉镇依托陈家屲村易地扶贫搬迁点项目,打造产业扶贫园,探索建立了“一园生五金”的产业扶贫带动模式,走“土地流转保底、劳务输转增收、折股量化分红、农机服务托管、合作联合经营、农户企业共赢”的路子,彻底解决了搬迁户的后续发展问题。

  打造香泉盆地“十分钟经济圈”,这是当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地理优势,也是经济优势。以易地扶贫搬迁点为核心,方圆两公里以内现在有马铃薯产业链上的25家经营主体,他们流转土地4万亩,使全镇包括4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3200多户农户,户均每年获得保底收入2760元。

  “搬下来的农户,步行不出10分钟就有一个经营主体,打工、养殖、租种大棚都行呢,家务活不耽误,挣钱也方便,划算得很。”陈家屲村党总支书记马俊说。

  引进一家龙头企业,扶持多个合作社,辐射带动一批种养大户,造福一方百姓。去年9月底建成投产的香泉巨盆草牧业有限公司,当年就敞开收购加工青贮玉米7万吨,把当地的饲草玉米“”了个精光。为了做好“草文章”,公司今年年初与定西富村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香菌源农牧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家合作社和1000多户农户签订订单,现已收购加工紫花苜蓿3万吨、燕麦草1万吨、全株玉米14万吨,让1000多户订单农户、3000多玉米种植农户受益。

  “你加工,我购买;你销售,我消化,各取所需。再说,公司加工的草品质量好,我按照需求购买,省了好多道工序,节省了电费、人工、机械等成本,节约了养殖成本,很合算。”公司对面的定西宏图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宏图算着自己的养殖账。

  同时,香泉镇按照“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模式,将产业扶贫资金以村集体、农户的名义投入到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以不低于折股量化股金8%的比例进行分红,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可分得股金5600元左右;非建档立卡户户均可获得2700元。而且,马铃薯种薯产业园生产的种薯,除了用于出口和外销外,其余的全部通过实施“微型薯补贴入户”和“户均一亩种子田”工程,推广到安定区19个乡镇的7万多户农户,极大地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算好加法快增收,振兴乡村圆富梦。“依托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马铃薯种薯产业园,土地流转得租金,劳务输转领薪金,折股量化分股金,合作联合挣营金,良种扩繁增收入。”秦东平悉数道出了“一园生五金”的增收脱贫致富经,每一笔收入,都是不小的数字;每一个模式,都圆了乡村振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