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走村串乡的“天使”

16.08.2014  22:47

35岁的魏晋安给幼儿检查身体

王彩芳在给乡亲抓药

资料照片

    乡村医生是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队伍,他们来源于农民,服务于农民,奉献于农民。他们身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底部,职业群体庞大,作用不容忽视,却一直游离在国家体制之外。医改步步深化的背景下,乡村医生的生存状态如何?这些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有什么样的诉求?有什么愿望?近日,记者走近这一群体,感知他们的苦乐与欢笑。

    守护村里人都离不开他们

    小院子里花圃的鲜花竞相争艳,精致乳白的小二楼十分漂亮。8月13日,记者来到皋兰县什川镇长坡村卫生所,刚进院门,便看到4、5名病人正坐在长椅上等待买药看病,诊室及药房里,一名穿着白大褂的女大夫正忙碌着为病人看病抓药,治疗室里,4张洁白的治疗床有序地排放着,一名老大夫正在为病人输液。女大夫名叫王彩芳,今年43岁,是皋兰县什川镇长坡村人。1991年,王彩芳从省中医学院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到长坡村卫生所跟着老村医魏永杰一起为村民行医。1992年,22岁的王彩芳被选拔到什川镇卫生院上班,之后又到兰州市妇幼保健医院进修,王彩芳的医术越来越好。1998年,什川镇卫生院将临时工全部解聘。王彩芳便在长坡村办起了个体诊所,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村医。

    2012年,由于原来的老村医年龄大了,王彩芳又被县卫生局选聘为长坡村新任村医。同年,政府扶持村上对原来的旧卫生所进行新建,总建筑面积213平方米,诊室、药房、治疗室相分离的村卫生所焕然一新。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治疗床,药品柜、电脑、急救箱等装备一天天健全起来,来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而今年35岁的魏晋安守护着皋兰县石洞镇文山村4个自然村2000多人的健康,自然村之间都比较分散,最远的达到9里路,如此一来,村民们一旦生病,不方便来村卫生所,特别是老人小孩头疼脑热,魏晋安就只能出诊,夜里出诊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可魏晋安却从不收出诊费,“都乡里乡亲的,收啥出诊费呀,能帮乡亲们把病看好就好。”魏晋安说。

    西固区金沟乡杨家咀村地处高寒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多年来,这里条件艰苦,医疗人才缺乏。但有一位乡村医生,却在这里驻守了40年,用毕生的精力服务着一方百姓,他就是西固区金沟乡杨家咀村卫生所村医康明全。在村民眼里,康明全就像全村人的家庭医生,他的坚持与真诚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社会的感动。

    上世纪70年代,康明全高中毕业在村里也算是个有文化的人,在他周围从医的人有许多,一部分人因收入低不干了,回家种植百合或外出务工;一部分人通过考试进入城区医院,成为带编制、领工资的正式大夫。而康明全把两次机会都让给了别人,原本可以进城当大夫的他留了下来。“现在他们虽然生活得比我好,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康明全说。

    在采访中,当地群众告诉记者最多的是,“康大夫很热情,态度好,价格便宜,我们信任他,离不开他。”随着卫生事业发展,西固区的上万村民和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而在康明全的心里,也有一本自己的健康档案:谁家有小孩,爱生什么病;谁家有老人,常患什么病他都心里一清二楚,时常打电话了解情况。“患者的需要,就是对我的要求。”康明全还经常走村串户,为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看病送药,出诊总是随叫随到。

    “有了村医,村民们生病只要不是大病,就不用去医院,不但节省了人力财力,更是提前预防了疾病恶化。”皋兰县卫生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

    愿望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

    乡村医生用最简陋的工具守卫着农村群众的健康,履行着最基础的生命防护的职责。然而,由于受历史原因、卫生体制、人事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乡村医生普遍存在着收入低下、待遇不高、养老无门等问题。一方面,乡村医生在农村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构成趋于老龄化,收入不均衡,且年轻人不愿从事这一职业的现实困境,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村医王彩芳告诉记者,近几年,长坡村卫生所被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村卫生所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按国家及省上相关政策,参合农民在村卫生所看病,每次中医诊疗费6元,全部由新农合支付;西医诊疗费5元,农民自付1元,村卫生所收取的诊疗费全部纳入村医收入。同时还有药品零差率的补助,以及政府额外给每月200元的补助。“我们长坡村有3000多人,平均每天有30多人看病,全年下来我的门诊收入也挺不错,但老了怎么办?”王彩芳的脸上掠过一丝愁容。

    “你让娃娃躺在床上休息,我这就赶过来。”接完村民的电话,村医康明全背起药箱,拄着一根棍子出门了,才走出200多米山路,细小的汗水就从康明全的白发中渗了出来。

    由于长年风里来、雨里去,老康的双腿在1986年就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右胳膊也因下雨时出诊摔伤再也无法伸直。加上长期走山路,膝关节磨损严重,现在他走起路来明显有些跛。

    “您现在已经60多岁了,还打算继续做乡村医生吗?”记者问。康明全沉思了一会儿说:只要身体允许,能跑动,能干动一天就干一天,这个地方毕竟需要这么一个人给老百姓服务。过了一会儿,康明全趁着休息的功夫又说:“现在年纪大了,种地没力气了,家里的收入还得靠我这个‘手艺’,如果我不跑了,生活怎么过,我毕竟是一个农民啊,没有‘退休’这一说。”无论是王彩芳、魏晋文还是康明全,他们都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好的政策,让乡村医生无后顾之忧。

    探索扶持解困已提上日程

    初秋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到王彩芳明亮的诊疗室,她穿着白大褂,搭脉诊病,开方抓药,一切显得那么充实而自然。据介绍,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皋兰县的57个行政村及15个医疗点也已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所。农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综合服务也进一步提高。

    像王彩芳、魏晋安这样的村医,皋兰县每隔3年便会选聘一次。今年便选聘了109名,人口在1000及以下的村配置村医1名,人口在1000至2500的村配置村医2名,人口在2500以上的村配置村医3名,选聘的村医是该村医疗卫生工作的直接负责人,承担本村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合作医疗、爱国卫生和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

    为了强化这些村医的业务技能,让他们更好地为村民服务,皋兰县还实行村医每周至少到乡镇卫生院学习一天,每年到培训地培训一周的制度。通过不断学习培训,王彩芳等村医技术渐长,成为中西医都会的“全能手”,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据悉,我市部分区县目前已将解决村医的相关事宜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日前召开的西固区委十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该区已将完善乡村医生人员选聘、收入保障和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作为下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目前正在细化相关条款。皋兰县也在积极探索为村医提供生活补助,除了每个月200元的补助外,在甘肃省村医养老政策未出台之前,将村医纳入新农保等优惠措施,皋兰县政协也提出了村医养老问题的提案,县卫生局更是多方借鉴,积极探索为村医的养老问题提供多形式的可行之路。通过政策扶持、增加财政补贴等提高村医的收入,让广大乡村医生生活有保障,更好地为农村群众服务。

    □记者董永前特约记者张发润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