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乡”到“城”新区城镇化建设紧跟节拍

20.08.2014  05:26

失地农民家里的喜事

村民自购挖掘机建新区富家庭

小饭馆里妈妈带着孩子创业

新区建设的回巢人

装修队里的“娘子军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公报去年12月14日发布之后,很多人都记住了公报中的一句话: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作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积极探索13万失地农民进城后的安置办法,除了扎扎实实解决由“”到“”后农民的身份转变问题,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城市基本的公共服务,还结合公报精神,将“进得来,呆得住,留得下,能发展”作为发展的初衷,从而实现“产业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就业支撑——城市建设”等的良性循环,有效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活力、提升城市区域承载能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开创新型城镇科学发展新局面。

    安居乐业:新一代“回巢”建家乡

    在新区给排水公司,负责水质检验的小严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当地村民,在读完大学后受新型城镇建设的吸引“回巢”建设自己的家乡,并用自己的方式为新型城镇加油给力。像这样的大学生在兰州新区绝非个例。在薛家铺村,村书记董炳银在提起自己村里的建筑队时,那份自豪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在他看来,建筑队的村民不仅是新型城镇的见证者更是建设者,因为在新区,有着新身份的村民无疑是兰州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支主力军。

    据了解,失地农民子女因学校拆迁就近分流到各中小学,并实施校车全覆盖工程;免费接送新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和家校距离在3公里以外的非寄宿制学生,并根据生源情况,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制定新区小学和初中招生划片方案,避免择校就学;做好控辍保学,保证适龄儿童按时入学。目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8.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76%。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新区公共教育体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新生到学校报到注册后,即取得学籍,享受当地学生同样待遇。

    与别处不同,在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管理成为新区领导层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行使用地报批、土地征收、收缴土地出让金、土地登记发证、用地监管等国土资源行政管理职责。实行土地差别化管理政策,国土厅将新区建设用地指标计划单列,不受限制,随报随批,新区建设占用耕地实行易地占补平。同时,加大“出城入园”企业优惠政策,搬迁企业用地不分摊界外公建及绿化面积,实行净地出让,并给予相关优惠。大力开展“三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及管理工作。

    要想由“”到“”兰州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紧跟节拍,社会保障必不可少。对此,新区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健全新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就业服务三个基本体系。建立社会保险体系,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扩大城镇职工社保覆盖面、完善城乡居民医保体系、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受益面;建立新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新区和谐劳动关系、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了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依托,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基金、建立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体系;积极推进街道、社区规划建设,初步计划到2030年兰州新区建立98个社区,8个街道。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社区建设三项重点工作。

    新型试点:“多规合一”共同推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快兰州新区建设”、“着力打造兰州新区创新城”等内容的表述,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兰州新区”这一经济平台的重视。为此,当时省人大代表李睿建议,将兰州新区列为全省城市和城镇化建设试点,在政策、项目、资金上予以扶持,推进产城配合进程。同时,希望省直各厅局特别是经济类厅局加大向上争取政策的力度,为兰州新区在新一轮改革中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在上半年的实际工作中,兰州新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兰州新区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由管委会主任李睿亲自担任组长,各局为成员,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根据省上《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已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并对重点任务按照“定单位、定责任、定时间”的原则进行分解,确保工作的有序推进,目前,《实施方案》即将提交管委会会议并下发执行。同时,着手规划编制。新区已编制完成了《兰州新区城乡统筹建设规划及重点村、镇概念规划》,该规划成果已通过了专家审查论证,目前管委会会议已审定通过。与此同时,正在着手《兰州新区秦川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重点突出人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以《新区总体规划》和《统筹规划》为上位规划,将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土地、社保、户籍、教育、卫生等规划纳入其中,实现“多规合一”,明确发展目标和建设时序,多个方面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而《榆川村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各具体项目已分别推进。

    对于兰州新区新型城镇建设的步伐最有说服力还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登记人数达到11882人,缴费人数达到9425人,累计征缴基金19286.17万元。两次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目前,已有2420名符合待遇享受条件的被征地农民领取养老金,每人每月最高可以领取1071元,最低684元,累计拨付被征地农民养老金1569.47万元。2014年,兰州新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2.24万人,参合率达98.53%。保障性住房方面截至2013年底,兰州新区拆迁居民2632户,11084人,已建成安置房源4625套。

    紧跟节拍:攻坚克难描绘蓝图

    采访时,兰州新区城乡建设管理局副局长苏珑非常坦诚地告诉记者,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因新区没有独立的行政区划,很多工作难以开展,突出表现在:资金拨付渠道不畅,财政、卫生、社保、户籍等信息无法进入专门的统计管理系统,新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无法报经国家、部委批复,土地供应后无法单独上网备案。特别是在专项资金拨付方面,国家、省上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无法直接下达新区,而是由省市下达到永登、皋兰两县后,再由两县向新区核拨,导致很多资金难以拨付到位。征地拆迁村社的合并、撤销仍要通过原行政隶属关系渠道进行申报调整。新区刑事或行政案件无法办理,需要协调永登县和皋兰县公检法履行法定程序。

    另外,还存在资金保障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按农民转化为城镇人口人均成本13万元计算,新区13万农村人口,需要169亿元,秦川镇需要50多亿元,而新区税源相对较少,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新区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多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共服务设施和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规划建设用地中超过60%的土地为工业用地,融资担保价格较低,融资较困难。随着新区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项目进入还款期,新区还款压力较大。同时,还应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构建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推动城乡体制并轨和管理整合。

    但是,眼前的困难和问题并没有阻止新区人建设的步伐,在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日常表上记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下一步将突出政府规划职能,发挥规划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根据国家和省上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和指导意见,高标准编制《兰州新区秦川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依托兰州新区秦川镇新型城镇化试点镇资格,先行先试,做好试点规划,形成试点效应,完善系统的规划体系,规范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推广应用。同时,着重考虑人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新区实际,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镇建设工作着重考虑三类人群。第一类是整村不拆迁的人群,着重帮其谋划考虑其所在村、社区如何依托新区建设实现协同发展,着力发展村级特色产业、旅游业、餐饮业,创造劳动就业机会;第二类是拆迁后愿意“上楼”的人群,着重考虑如何提供条件让其主动融入城市发展,增强其城市认同感,培训其工作技能,使其加入各行各业直接参与新区发展;第三类是拆迁后不愿意“上楼”的人群,主要是年龄偏大且无工作技能的失地农民,着重考虑如何提供基础技能培训,使其加入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园林卫生等行业,并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使其无后顾之忧。

    专家建议:城镇化道路需要探索

    今年,在甘肃省第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兰州市代表团继续讨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省人大代表瞿金叶曾经提出:“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使农民的权益得到保障?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要厘清一个根本问题,即农村城镇化是由经济发展自然催生(即“自然城镇化”),还是无视发展规律人为强行推动(即“人为城镇化”)。如果是前者,那么农民的权益就能够最大程度得到保障;反之,如果是后者,农民权益就难免被层层盘剥。兰州的城镇化进程,必须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尊重农民的意愿。”而当时,省人大代表、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李睿“我建议省上把兰州新区列为全省城市和城镇化综合试验区,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兰州新区的农民更多的支持,特别是要通过劳务培训等教育手段使新区农民自然地转化为市民。

    农民如何融入城市,城镇化进程该如何正常有序地进行,兰州作为省会城市,该如何进行探索和为全省创造经验呢?这不仅是人大代表们讨论的焦点,也是专家们正在深入研究并想竭力解决的问题。8月6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调研组专家一行来到兰州新区调研小城镇建设情况。调研组首先考察了彩虹城社区建设情况并听取了社区负责人介绍情况。此次由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员、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区域生态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董锁成带队的调研组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河西走廊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为课题,主要调研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间竞争优势与地缘战略地位,以及河西走廊发展背景与城镇化现状,而兰州新区不仅作为兰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同时在城市形态怎样、效益如何、资源承载力的问题方面也担负着甘肃的城镇化如何建设试范点的重任。

    调研组充分肯定了兰州新区在城镇建设方面的成绩,同时也认为在工作中采取的做法和取得成效有不少亮点和创新。董锁成表示,在河西走廊城镇空间结构与城镇体系优化战略以及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兰州新区的绿洲生态农业、循环工业、河西走廊丝绸路文化景观带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探索和尝试的地方。下一步,新区要继续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能,推动小城镇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而这个过程中村庄如何变社区、农民如何转化成市民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尝试也希望有更多的方案。

    在“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等优美话语的背后,是一个个冷静甚至尖锐的提醒和警告。但是如果这样的城市文明,有山有水有乡愁,则无疑会成为人类城市进程历史上最浪漫,最成功的范例。而兰州新区正在扎扎实实解决进城农民的身份转变问题,努力让进城农民享受到城市基本的公共服务,从而实现“进得来,呆得住,留得下,能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