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习近平铺开了一张科技创新简史
学习大国按
中国科技界的顶级盛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工作者、两院院士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讲话单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照理说,科技界、创新圈的大会,不是前瞻未来技术,就是瞩目最新成果。但习近平在讲话中,却 多次 强调了与创新这个“朝前看”的话题相反的两个字——历史 :
——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对于民族与国家、世界格局、人类进步,创新的历史进程又有哪些特殊节点?从中能收获怎样的启示?创新的历史意义为什么那么重要?学习大国(XXDAGUO)为大家铺开习近平的创新简史,在“回头看”中,寻找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对民族与国家前途 有决定性的影响
2016年初,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提出了自己的历史判断: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
整体上,从16世纪到18世纪,世界各国逐步进入创新活跃期:
——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几百年里,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总和。
——特别是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几次重大科技革命,如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电力和运输、相对论和量子论、电子和信息技术发展等。
——在此带动下,世界经济发生多次产业革命,如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
具体说,英国、美国分别在19、20世纪借助科技创新,实现了本国的崛起:
——一些国家抓住了机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迅速增强,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
——美国抓住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机遇,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从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美国就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这是因为美国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都是领航者和最大获利者。
对世界格局 产生深刻改变
2014年6月,在当时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拿古代、近现代中国举例,鲜活地阐释了科技和产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深刻改变。
——拿我国来说,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提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以说,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我们的先人们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在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了累累硕果,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
——然而,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更是一次次被经济总量、人口规模、领土幅员远远不如自己的国家打败。
由此,习近平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对人类事业 产生巨大推动力
还是在今年1月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班上,习近平站在世界文明、人类进步的历史高度,分析了古代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贡献巨大。
——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等众多科技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发明创造同生产紧密结合,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英国哲学家培根这样讲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3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教派和人物能比这3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一些资料显示,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项发明和发现中,我国占173项,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我国发展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对周边发挥了重要辐射和引领作用。
在中国历史新起点上 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学习历史、了解过去,最重要的就是从中寻找对现实问题的启示。
对中国历史上科技创新的一些现象,习近平有自己的深入研究。
在上一次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跟现场的专家分享了自己的疑问:“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从明末清初开始,我国科技渐渐落伍了”?
讲话中,他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路线:
——有的学者研究表明,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请了西方传教士给他讲西学,内容包括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动物学、解剖学、音乐,甚至包括哲学,光听讲解天文学的书就有100多本。
——早期大概是1670年至1682年间,曾经连续两年零5个月不间断学习西学。时间不谓不早,学的不谓不多,但问题是当时虽然有人对西学感兴趣,也学了不少,却并没有让这些知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大多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
——1708年,清朝政府组织传教士们绘制中国地图,后用10年时间绘制了科学水平空前的《皇舆全览图》,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这样一个重要成果长期被作为密件收藏内府,社会上根本看不见,没有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反倒是参加测绘的西方传教士把资料带回了西方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地理的了解要超过中国人。
这一系列极具对比性的历史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在习近平看来,就是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甚至当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也就是,科技创新一定要“为人民服务”,否则就没有生命力。
这一次,习近平在大会上,又再次强调了这个看法:科技创新要“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
所以,习近平在梳理古今中外的创新简史后,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号召: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