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与人大的6个故事

10.03.2016  11:14

   习近平2016两会时间⑧

   3 9 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和近 3000 名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关于慈善法草案的说明。

   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十分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与时俱进,关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这里,听新华视点( XHSXHSD )讲讲习近平与人大有关的几个故事。

   故事一:

   以“飞来峰”为喻说明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回顾】

  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解说】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习近平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刻揭示了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

   故事二:

   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

  【回顾】

  2016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天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解说】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法、最高检党组工作汇报这一制度性安排始于2015年1月。此外,立法工作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