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习总书记您看,贵州干部为了脱贫这样干

16.01.2016  15:03

  中国兰州网1月16日消息 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这里的扶贫工作。

  在贵州,习总书记曾亲自带领四位中央政治局委员、七个省区市的书记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搞调研,又亲自主持召开财经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专门听取扶贫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对新时期扶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作为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贵州紧紧抓住贫困落后主要矛盾,将扶贫减贫列为“第一民生工程”。经过不懈努力,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初1149万人减少到目前的623万人,年均减贫超过百万。

  而这一切,都少不了贵州扶贫干部的那股“蛮劲”,也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习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参加贵州团审议时说的那句话:“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近日,借着“脱贫攻坚看贵州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机会,笔者与贵州扶贫干部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他们帮助群众脱贫背后的苦与乐。

   余留芬:“村民富有了,我才是真正富有了。”

  图为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南方网王瑭琳摄

  如何才能使一个人均收入不足800元、1/3的村民没过温饱线、村级债务缠身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纯收入达12050元、集体资产达5520多万元的示范村?贵州省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解答了笔者这一疑问。

  曾有人用顺口溜这样形容:“岩博这个鬼地方,到处都是猪屎塘,只有煤老板家一间小平房。”在10余年前,岩博村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自来水,村民居住的大多是土瓦房、茅草房。

  当时32岁并且创业小有成就的余留芬在2001年当选为村支书。上任伊始,她从实际出发,尽量调动各方力量、资源,为村民脱贫致富发展创造条件。

  她从村民最关心的路开始做起。为了打通3公里通村公路,她每天与大伙奋战在工地上,2个多月后村子终于与山外连接起来。此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岩博村又通了电和自来水。

  但是,单单从环境建设惠及村民还不够,怎样才能让村民也跟着一起富起来?“村民富起来了,我才是真正富有了。”在采访中,余留芬说出这样一句话。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随后的不久时间里,余留芬看上了村子附近几近倒闭的1480亩林场。她与其他村干部商量后果断贷款买下。因为怕还不起钱,她曾带人到林场“数树”,看看到底有多少棵,够不够还贷。

  结果,树木拥有的经济价值远远超出还贷所需。林场成了全村人的“绿色银行”,目前全村森林覆盖率已超过65%。

  小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15年来,余留芬和村两委一心扑在带动村民发展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据相关数据显示,这个有315户村民的村集体从2001年收入为零、全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到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已经达552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0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