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民俗世界的乞巧———第七届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综述

24.08.2015  17:14

  原标题:千年的民俗世界的乞巧———第七届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综述

   记者 靳淑敏

  8月的北京,艳阳高照,八方来宾齐聚一堂。

  陇南又在一年中的同一时间来到北京,向世人展示乞巧女儿节的千年韵味和独特魅力。

  3000多年秦遗风的文化馨香也吸引了27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嘉宾和国内民俗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乞巧女儿节的保护、传承、发展和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出谋划策。

  讨论、分享、交流……思想在不断地碰撞,乞巧女儿节跨越国界的文化内涵,乞巧文化走出陇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愿景正在不断地清晰,焕发出无限活力。

  千年乞巧越来越有“国际范”

  一年一度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以原生态的表现形式,融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等为一体,活动程式完整,韵律纯正,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在全国绝无仅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陇南这片热土也被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14年,陇南开始了乞巧女儿节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

  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底蕴和背景下,第七届乞巧女儿保护传承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乞巧·对话世界”,无论是参加人员,还是表现形式等方面,都越来越有“国际范”。

  来自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哥伦比亚、柬埔寨、安哥拉、厄瓜多尔、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尼泊尔、乌克兰、几内亚、委内瑞拉、土库曼斯坦、格林纳达、卡塔尔、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伊朗等27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在论坛上或激情发言,或认真聆听。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说:“乞巧民俗文化,其历史性独具魅力。并且在不断传承和创新的打磨下,不断地引导妇女们放飞心中的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传递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正能量。陇南市连续三年在北京举办乞巧女儿节活动,不仅引起了国内诸多知名专家对乞巧文化的重视,也引起了联合国妇女署等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取得了积极而有效的社会效应。”

  在论坛上,乞巧文化内涵的世界性被与会的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共同点赞。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妇女大会主席扎米拉·阿科巴格舍娃说,乞巧节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在中国,而在全世界。

  巴基斯坦国家妇女地位委员会主席卡瓦尔·蒙塔兹认为,乞巧节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之中唯一一个关于女性的节日,乞巧节符合文化遗产有包容性、象征性等相关价值定义,它实际上是跨越国界的,是一个全球性的节日。

  在论坛上达成的《中国乞巧文化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宣言》,更是倡议全球范围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拥有特别经验的城市联合起来,相互分享传承之道、相互借鉴创新之法,相互吸取保护之术,希望通过此举,助推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申报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重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内涵,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毫无疑问,本次论坛为乞巧文化走出陇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传承创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化的生命力既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

  一幅泼洒着乞巧民俗的“麻纸画卷”徐徐展开,伴随着民谣声声,带着古老千年的神秘韵律,引领人们走进“中国乞巧文化之乡”。8月18日,民俗情景歌舞《乞巧情韵》在北京上演,赢得了第七届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嘉宾们的好评。

  而这其实是陇南对乞巧文化保护传承的一个缩影。

  论坛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青在致辞中说,第七届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既是贯彻习总书记“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指示要求,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重要举措,也是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提升“精品丝路·绚丽甘肃”品牌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实际行动,更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共建人类美好精神家园的具体体现。

  陇南人深刻地知道,让深藏在陇南大山里的乞巧文化活起来,利于留住乡愁、寻找记忆,不但能展示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能让广大群众共享精神文化大餐。

  2006年至2014年,陇南先后成功举办了六届乞巧文化活动,不断唤醒广大民众自发对乞巧文化活态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全面推进乞巧文化的生产性保护传承进程,将乞巧文化推向了世界。

  近年来,陇南充分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新发展经验,成立了乞巧文化研究会,创刊了《乞巧》杂志,以乞巧为题材,创作了大型秦腔剧、舞台剧、微电影、动漫片、连环画和主题曲等一批文艺精品,极大地丰富了乞巧文化的传承载体。

  同时,还把发展乞巧文化与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在扶贫攻坚行动中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积极实施妇女发展项目带动工程,扶持培养了一大批女书法家、女艺人、女电商、女个体户、女企业家,动员组织广大妇女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陇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更是注重了“原汁原味”,通过积极实施乞巧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完善传承人认定制度,扶持培养了一批乞巧文化传承人;注重了产业发展,通过加大对文化旅游产品的研发、生产、包装和营销力度,形成了“乞巧坊”10大系列200多个产品。

  这些成绩在第七届乞巧女儿节保护传承论坛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获得了众多专家的肯定。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晔原已经参加过几届乞巧节,在观看了《乞巧情韵》后,她说:“我们的惊喜是无限的。因为它非常集中地把精华用歌舞的形式给大家展演出来,表现西和的各位领导、各位儿女,对这样一个充满着信仰、行动的节日,由衷的敬畏,而且充满了乞巧的精神。”

  “乞巧”承载着世界“女儿梦”

  陇南(西和),中国乞巧之乡,这片美丽的热土,承载着陇南儿女的千年女儿梦和千年幸福梦。

  乞巧女儿梦,承载着陇南千年民俗文化的历史记忆。

  乞巧女儿梦,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乞巧女儿梦,引领着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培育养成。

  乞巧女儿梦,编织着广大女性自觉奋争的多彩画卷。

  乞巧女儿梦,展现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责任担当。

  而这些“乞巧女儿梦”中所蕴含的争取平等、自立自强,追求理想、奉献社会的生活理念,已成为陇南广大妇女提升素质、自觉奋争、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让乞巧文化走出陇南、走进全国、走向世界,让全球广大妇女从中受益,更是乞巧之乡人民的共同心愿。

  王志珍呼吁,“让我们共同更深入地挖掘乞巧节独特的文化价值,为保护传承乞巧文化提供学术支撑,为乞巧女儿节申报世界非遗献计出力,推乞巧民俗文化与世界文化并轨发展,为中国传统女儿节注入全球女性全面发展的现代元素,使乞巧文化在新时期焕发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扎米拉·阿科巴格舍娃已经是第二次参加乞巧女儿节论坛,她对中国、对乞巧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她认为,乞巧女儿节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促进了女性的健康成长,而且在传承、保护和发展传统民俗、节庆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具有现实发展意义。乞巧节已经成为所有女性的周年庆典,“‘女儿梦’也是‘中国梦’,而我认为‘中国梦’就是‘世界梦、全球梦’。”扎米拉·阿科巴格舍娃如是说。

  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来自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各国的文化部长、妇女部长、城市市长,以及中国的民俗专家学者的认同,达成共同的宣言———《中国乞巧文化与妇女发展·北京宣言》。她们将怀着庄严的历史使命感,把力量汇聚在一道,尽心尽力,将中国乞巧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如今,乞巧女儿节作为中国传统的女儿文化,正在不断注入全球女性全面发展的现代元素,热切地期盼着大家的参与和共享,为乞巧文化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