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文化“牵手”乡村舞台

17.08.2015  12:09

      本报记者 韩县银 王 芳 农历六月二十九,西和晚霞湖畔笼罩在一片浓浓的节庆氛围之中。随着夕阳西下,夜色渐浓,一年一度的乞巧女儿节,在一片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和一曲曲宛转悠扬的迎巧歌中拉开帷幕。
      在西和县姜席镇姜窑村,有一支40余人的乞巧队伍,她们正身着盛装,载歌载舞,虔诚而欢喜地迎接着巧娘娘的到来。
      火红色的轻纱上衣,黑色裙子,在夜色中显得十分醒目。“这套衣服其实是我们平时跳广场舞穿的衣服。”正在参加乞巧的董玉霞说。
      40岁的董玉霞是姜窑村村民,对于从小就参加乞巧的她来说,乞巧活动的全部内容她早已熟记于心。
      董玉霞说,今天跳的这支舞蹈是新编排的。“为迎接乞巧节的到来,我们天天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练习。”
      整齐的队伍,流畅的动作,悠扬的歌声,这是一支成熟的乞巧队伍。
    “把乞巧文化和广场舞相融合是我们最近一直在想的事情。”董玉霞介绍说,近年来,随着村上建起了文化广场,广场舞也随之进入了村民们的生活,以前只有在乞巧节前后才热闹的村子,现在每天都很热闹。
    “与没有参加过乞巧的人相比,我们在学习广场舞时更容易、速度更快,对音乐、节奏等把握得也比较好。”
      董玉霞说,希望乞巧歌舞不要仅局限在乞巧节活动期间,把乞巧元素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
      说话间,夜已经越来越深,坐巧人家的院子里,乞巧姑娘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第二天要跳的舞蹈,准备着跳舞需要的刺绣盘,乞巧程式中的“迎巧”也随之结束,但对于长达七天八夜的乞巧女儿节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