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富人孩子“富而好礼”做慈善

10.11.2014  17:21

   作者:张楠之

  为帮助贫困同学,上海3名中小学生近日捐出了自己10余年积攒的50万元压岁钱,用于设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青春之光爱心专项基金”。据了解,该专项基金将用于资助特困家庭的中小学生和自闭症患儿,以及患有视、听等障碍的特殊儿童。目前,已确认15位特困学生和15位特殊儿童将首批得到资助。孩子捐钱设基金一事,也在网上引发讨论,不少人支持,但也有人提出是不是有钱人的孩子才能做慈善?(11月9日《南方都市报》)

  必须承认,有钱出钱是慈善,有力出力也是慈善,但慈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金钱有关,或者说,慈善需要金钱来助力。金钱的来源可以是来自普通人的聚沙成堆,也可以来自富人的慷慨解囊。如果富人或富家孩子愿意用自己或父母给自己的钱出资做慈善,用其所拥有的金钱帮助他人,惠及穷困者,不仅有利于快速聚集大量慈善资金,而且由于其在筹资上的优势,也有利于进一步募集资金,如此的利好,何乐而不欢迎呢?

  《论语》上,子贡与老师孔子有过一段关于“贫富”的对话。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意思是,贫困者能做到不趋炎附势,富裕者能做到不傲气凌人,是不是就算做得很好呢?孔子首先肯定了这一说法,说“可也”,即可以。但他进一步又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做到在贫困中不自暴自弃、安贫乐道,在富裕中更加讲究“”,有教养,就更好了。

  当下的中国社会,富裕阶层越来越多,“富而骄”的人很多,但“富而无骄”的人也很多,即能做到“富而无骄”又能做到“富而好礼”的人也在增多。新闻事件中的魏氏兄弟和杨姓小朋友及其父母,就是这样的“富而好礼”的人。我们的社会应该鼓励富人或富人的子女像他们一样,在慈善事业上有所作为,这对于他们,是一种精神的升华,甚至也可以成为终生的事业,对于社会,则是更多的人因此而获益,甚至改变命运。

  慈善不是富人有专利,当然也不是富家孩子的专利,换句话说,不是只有富人或富家孩子才可以从事慈善。但是,反过来说,慈善也不是穷人、普通人的专利,富人和富家孩子当然也有从事慈善事业的权利。所谓的“是不是有钱人的孩子才能做慈善”的质疑,在逻辑上即站不住脚,不值一哂。从本质上来讲,拥有此种逻辑的人,不是盲目仇富,便是任何事情都要质疑、打击一下,属于社会的负能量提供者,而是正能量的积极创造者。

  质疑声的存在,说明我们的社会对于慈善的认识,离正确、正常仍有一段距离,这也说明,像魏氏兄弟和杨姓小朋友一样的“富二代”的慈善之路仍将面临种种阻力。但这同样也说明富人慈善之必要——社会实践会一步步推动社会观念的改变,直至让正常变得平常,让社会真正充满正能量。(张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