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玉石之路记者考察日记之第五日】草原文明的见证

15.06.2015  16:22

   中国甘肃网6月15日讯  (本网记者 金琼) 两天时间,1200公里,穿越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转眼间,考察行程过半,考察进入第五日。

  昨夜考察团到达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已是夜里10点,因为阿拉善右旗博物馆临时翻修还未完工,考察团原以为在巴丹吉林只能空手而归,后来经过一番协调争取,考察团得以观摩藏于阿拉善右旗文物局仓库中的史前陶器及玉髓工具。一件新石器时代的四坝彩陶让考察团员们兴奋了起来,据叶舒宪教授介绍,这是迄今发现最大的四坝彩陶。考察团成员易华教授激动地说,本来准备离开的,能意外遇到这件四坝彩陶王,真是柳暗花明。另有一件器形硕大的三足大陶鬲也颇具特色,做工精细,三足鼎立,容器内部三部分分隔开来,有团员调侃它像我们今天的鸳鸯火锅,让我们不禁想象起先民用这三足鬲做饭的场景。

  图1、考察团在额济纳旗博物馆。

  据阿拉善右旗文物局范南荣局长介绍,总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阿拉善右旗从来没有开展过正式的考古发掘,所有文物都是在普查和田野调研时采集、征集来的。而面前琳琅满目的史前文物让人不禁好奇这广袤大地之下埋藏着的古老文明。

  图2、额济纳旗博物馆展出的夹砂红陶鬲。

  离开阿拉善右旗,我们一路向西,穿过龙首山、合黎山大峡谷,沿黑河北上,奔向额济纳旗。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一条寂寞公路,430公里无人区,满眼的荒凉和闷热的车厢,团员们谈天说地,让这难熬的时间过得快一些。下午4点,离额济纳旗还有2小时车程,而额济纳旗博物馆5点就要闭馆,次日恰逢当地停电一天,所以我们只能快马加鞭,争取早点到达,另一方面,考察团中内蒙古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包红梅研究员积极与额济纳旗博物馆沟通,争取能推迟闭馆时间,经过一番交涉,额济纳旗博物愿意给我们半小时时间优惠,所幸我们按时抵达,如愿进入博物馆参观。

  图3、额济纳旗博物馆展出的细石器。

  在额济纳旗博物馆,又见夹砂红陶鬲以及大量玛瑙细石器,今日所见均可称为草原文明的见证,它们向我们诉说着从旧时期时代至青铜时代,古代先民在额济纳流域所创造的灿烂的细石器文化和四坝文化,一块几乎从未发掘的处女地,还埋藏着多少古老文明,引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