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手记]《丝绸之路》特约记者孙海芳:远古埙声

05.06.2015  19:57

  远古埙声

  孙海芳(《丝绸之路》特约记者)

  7月18日,玉帛之路考察团已在河西考察六天,一路都是史前遗址与博物馆,穿越在现代与史前四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透过可感可触的文化物证,齐家文化、沙井文化、四坝文化文化类型相互的继承与影响,逐渐清晰。

  今日亲临火烧沟文化遗址,参观当地博物馆,发现此地出土彩绘陶埙较多,博物馆中亦有收藏,埙体上大多都是开出三个音孔,与仰韶文化单孔的陶埙器型截然不同,引发了我的诸多想法。

  火烧沟遗址墓葬多体现出少数民族的特征,鼻环、发锥结、金耳环等,体现了墓主少数民族的身份特征,专家们断定该是古羌族或为月氏,他们曾活跃在河西的少数民族。

  眼前浮现出编辫盘发的人群狩猎时的景象,飞越而起的空心石块发出明锐的响声,从而启发当地民众的智慧,创造出响声清澈的陶埙。亦或者是,七千年的仰韶陶埙历尽千辛万苦,携带而来,这种可以帮助远距离传递信息的声响器物,促进了此地游牧民族在迁移中相互之间信息的传递。远行的儿子通过悠悠的埙声,抚慰慈母担忧的情绪,外出的丈夫吹出思念的心声,表达深切的情谊。

  大批量的古代音乐出土于火烧沟文化遗址,驻足期间,悠远的远古埙声缭绕在荒漠的空寂里,越传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