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义忠:从家庭养殖到现代化基地养殖

22.04.2015  18:09

临夏县尹集镇尹集村十三社的农民马义忠,依托当地丰富的草场资源,创办牛羊育肥养殖场,成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联户养殖,通过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做强做大肉牛羊产业,带动一批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1988年,马义忠从韩集中学毕业。高考失利后的他站在大夏河桥头,望着翻滚的河水心潮起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脑海里想着今后的出路:“与别的同龄人一道去打工,还是在家乡闯一条创业之路?”经过深思熟虑,马义忠决定立足家乡传统优势,发展牛羊畜牧养殖。

1989年6月,马义忠用家里仅有的3万元和从亲戚朋友借款及贷款7万元,在尹集村创办了临夏县恒丰养殖场。建场初期,资金短缺,马义忠精打细算,将一分钱掰成两半用。他在工地上甩开膀子,跟工友们一起搬砖砌墙。经过3个月的连续施工,终于建成了占地10亩的养殖场。之后引进小尾寒羊300只、黄牛150头进行育肥。当年,他净赚15万元。

看到挣了这么多钱,乡亲们都说马义忠会像别人那样买车、盖新房,好好享受一下了。可是,马义忠却有了新的打算,他将资金全部投到养殖场,继续滚动发展。就这样,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的养殖基地不断壮大,效益逐年递增。1999年,肉牛育肥基地推广的青贮氨化技术获全州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1年,马义忠依托尹集肉牛育肥基地,成立了临夏县牛羊育肥协会和养羊协会。

从家庭养殖场到现代化牛羊养殖基地,一路走来,马义忠的恒丰养殖场现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生产场房17750平方米,拥有总资产2427万元,年出栏育肥牛2000头、育肥羊2500只,年创产值1648万元,年创利税68万元的大型养殖基地。

马义忠致富不忘带动乡亲。他每年投资5万多元,聘请专家定期举办牛羊养殖技术培训,传授牛羊暖棚养殖、短期育肥、疫病防治、饲料配方、玉米秸秆青贮氨化等技术,给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在尹集镇咀头村、尹集村、麻莲滩村举办320多次养殖技术培训,促进了养殖业的规模发展。与此同时,辐射带动6个乡镇、27个村的210名农民通过牛羊养殖,年均增收320元。

2014年10月,马义忠创办了临夏县恒鑫养殖农民专业合社,入社群众121户。通过市场联销、“开处方”、“传经送宝”方式,合作社定期进行入户培训养殖技能技术,给养殖户提供优质牛羊,提供短期小额资金贷款扶持,对养殖农户实行联销服务。还建立拓宽销售网络,拉近市场和农户的距离,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尹集村一社汉族群众赵国忠暖棚育肥肉牛20头,通过合作社联系西藏客商,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1元的价格售出,多赚了2500元。

马义忠的养殖场优先照顾贫困户,目前安置的35名员工中,20人是生活困难的村民,3人是身患残疾的群众,2名复退军人,人均年收入达2.8万元,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尹集村青年农民孙尕才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因为家境贫困,几个对象都吹了。1993年,他被安置到养殖场,从此有了稳定收入。“我现在不仅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还有6万多元存款呢!”孙尕才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尹集村三社农民马亚古白全家5口人,父亲年老多病,家庭生活困难。1995年,马亚古白来到马义忠的养殖场务工,现在他家盖了3间新瓦房,全家人的生活明显好转。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去年,尹集镇年出栏肉牛6120头、羊21050只;人均纯收入达到3637元,其中养殖业收入占三分之一,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县牛羊养殖基地。对于今后的发展,马义忠说,继续做大做强尹集牛羊养殖基地,发展清真牛羊深加工,进一步延伸养殖产业链,创出自己的品牌系列。通过产业联户发展的模式,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创业,尽快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摘自《民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