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债搞形象工程,这种荒唐理应一票否决
在举债上形象工程之攀比风的熏陶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更是屡禁不止,势必使当地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等任期满后,领导一换人,损失就无法追回,吃苦的唯有当地百姓
据10月12日《新京报》报道,继今年首轮中央巡视10个巡视点“晒”出整改报告后,11日,辽宁、新疆也“晒”出整改报告。报告显示,辽宁部分县市举债搞形象工程问题。此前各轮巡视,中央巡视组反馈发现的问题时,也曾提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但随后“晒”出的整改报告中,并没有具体详细的巡视整改措施。不同以往,本轮巡视整改报告,辽宁、福建都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列为重点整改内容。
举债搞形象工程,恐怕已经不是部分县市的专利了。现在不少地方,虽然财力捉襟见肘,但一些地方领导却魄力极大,还雄心勃勃地屡屡盲目拍脑袋高额负债上马工程项目,甚至借着民生工程的名义建设一些形象工程、奢华工程,导致不少地方政府的负债率相当严重。
最新审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0.88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4万亿元。财政部测算,如果将后两类债务按近年来政府实际代偿比例折算,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有12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借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超过4万亿元。对此,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明确表示,这些债务多数未纳入预算管理,脱离中央和同级人大监督,存在着主体混乱、渠道多元、成本高昂、风险集聚的趋势和特点。
在大力破除GDP崇拜的时下,一些地方官员热衷于举债上马形象工程、奢华工程,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不仅会使地方财力更加孱弱,进一步加剧地方的债务负担,而且使得亟须上马的真正的民生事业缺乏资金而停滞;而在举债上形象工程之攀比风的熏陶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更是屡禁不止,势必使当地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等任期满后,领导一换人,损失就无法追回,吃苦的唯有当地百姓。
更值得警惕的是,不少举债上马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都是在干劳民伤财藏腐败的勾当,很多形象工程背后暗藏着借工程坐地分赃、自肥腰包的猫腻。所以,他们断然是不敢以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来要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这些奢华浪费的形象工程并没有带来形象,反而招致群众不满,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一些工程还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使国家和人民遭受损失,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是深恶痛绝。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发文全面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明确提出要“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这是中央勒紧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鲜明信号。
而对于一些市县举债搞形象工程问题,辽宁的整改报告称:“优化完善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2014年10月修改完善《2014年度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方案》”——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里,理应把举债搞形象工程纳入严格管理范畴,并应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只要是盲目甚至违法违规举债搞形象工程的官员,一律不得提拔升迁,并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厘清责任大小,给予必要的处分。
此外,地方政府性债务更应尽快纳入预算管理,接受人大监督,使事前监督及时到位。
跟帖 大得民心之举
尽管诟病颇多、批评不少,但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在一些地方并没放慢脚步,而是持续高烧。盖因过去我们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多止于口头批评、舆论非议,而没有重点整治、严厉处罚。官员除了明显的贪腐行为被查处之外,因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去职丢官的并不多见。现在,国家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列为重点整改内容,这就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亮起了红灯,架起了高压线。断了一些官员通过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快提拔、多敛财的后路,对于校正官员政绩观念大有作用,使官员牢固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心为民科学发展的理念,这是一项深孚民意、大得民心之举。
湖北 张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