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关注我校民族特色教育
“我们先后寻访了堆绣与烫铲、敲铜、编织、木雕等方面的十余名藏族民间艺人,邀请他们作为学校外聘教师定期来校上课。学校通过开设漆画唐卡、雕刻、堆绣纤维、藏文书法等课程,积极推进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副校长牟吉信向前来采访的记者介绍学校特色专业建设。
近年来,我校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传习民族工艺,推进民族特色教育,藏式木刻、漆艺唐卡、堆绣、藏文书法等一批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专业方向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学条件,浓郁的民族特色,特色化的课程设置吸引了主流媒体记者的高度关注。
王刚是中宣部外宣办《郎木寺的凯瑞》摄制组负责人,专程来我校现场录制节目。摄制组一行深入教学课堂一线,拍摄民族舞蹈教学课堂、漆艺唐卡、藏文书法以及外教凯瑞老师藏汉双语专业外语教学等教学活动,节目组旨在通过我校外籍教师凯瑞视角向外界展示藏区社会发展特别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状况。“通过三天的实地采访,我们不仅仅感受到的是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还有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学科专业,这是在其他高校见不到的。”省电台编导王刚说。11月22日,中国新闻社甘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拍摄组一行特意来校采访拍摄藏区文化建设工作。拍摄组来到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点实验室详细询问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在“甘肃省藏文古籍文献编译中心”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华大典·藏文卷》编纂工作站”就藏文化编译及数字化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解,深入民族工艺传习馆工作室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实地拍摄,专题采访重点实验室、编纂工作站、民族工艺专业任课教师、团书馆藏文献典藏室负责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学校建立的集教学科研、文献典籍收藏、民族工艺教学为一体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体系,这是我们此次采访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拍摄组成员杨艳敏如是说。
近年来,我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确定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提出了“跨越建设、转型发展、深化内涵、提高质量”的发展战略,突出藏汉双语人才培养,形成了以藏学为龙头的学科特色,建立了特色化双语人才培养体系,先后建成了藏汉双语应用语言学等十三个藏汉双语专业,设立藏学院、藏汉双语文科教学部、藏汉双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建有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发挥“《中华大典-藏文卷》编纂工作站”和“甘肃省藏文古籍文献编译中心”、“甘肃省藏汉双语师资培训中心”、“甘肃省藏汉双语预科教育基地”、“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汉双语人才培训基地”等机构作用,广泛开展民族工艺、民族美术、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体育、民族文学等领域的开发研究和保护传承,已成为区域内汉藏双语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采访《中华大典·藏文卷》编纂工作站负责人苏得华
采访美术系漆画负责人陈祎
深入学生课堂拍摄(一)
深入学生课堂拍摄(二)
深入学生课堂拍摄(三)
深入学生课堂拍摄(四)
深入学生课堂拍摄(五)
深入学生课堂拍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