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脱贫攻坚铺平道路
有路,农民出行更方便;有路,农业产业快发展;有路,农村小康有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助力我省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四好农村路”让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一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乡县布楞沟村,进村入户,嘘寒问暖,叮嘱大家“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
殷殷嘱托凝成发展的动力。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自我加压,真抓实干,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蹄疾步稳、成效明显。
省委省政府强化顶层设计,与交通运输部签订《促进秦巴山区、六盘山区、藏区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建协议》,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精准扶贫交通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内容,举全省之力推进交通扶贫攻坚。
为确保农村公路稳步推进,省交通运输厅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出台了10多项规章制度,对建设过程、养护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全省范围内公开成绩单,奖优罚劣。市州成立了由党委政府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市级领导分片包抓责任制。县区全面履行主体责任,由党政一把手牵头负责,逐乡逐村抓落实。
同时,各地积极搭建规范运营的投融资公司,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问题。同时,让老百姓积极参与到建设和管护中来,形成全民办交通的良好氛围。2017年,清水、陇西、西和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会宁、榆中、甘州等10个县区成为第一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二
在一些贫困地区,改好一条溜索、建好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致富的大门。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广大农民群众“走上水泥路,出门上客车”的愿望,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让更多贫困群众告别了“人背马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近5年来,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7.7万公里,平均每年建成农村公路1万公里以上,解决了51个乡镇、8592个建制村通硬化路。截至2017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1.01万公里,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
质量和安全是“四好农村路”永恒的主题。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全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坚持“小项目、大管理”,加强督导督查和技术帮扶。所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招标,主要路面材料集中采购,混凝土集中拌合,邀请公路沿线农民代表参与施工过程监督,努力让群众满意、社会认可。
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筹集资金22.5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5万公里;投资6.5亿元,加固改造危桥623座,实施溜索改桥6座,陇南山区4800户、1.7万名群众结束了祖祖辈辈靠溜索过河的历史。
农村公路建设不易,更要精心管养。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全省1237个乡镇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所。省市县三级多方筹措养护资金,探索形成了专业养护、包干养护、集中养护等模式。部分县区设立公益性岗位,加强农村公路日常管护。同时,各地加快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结合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整治路域环境,打造了一批“美丽农村路”。
三
道路通、百业兴。近年来,我省以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17个插花型贫困县和6220个贫困村为重点,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产业基地、旅游景区、各类园区有效衔接起来,以路兴业、以业增收,农民群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近5年来,全省共建成约1.3万公里扶贫路、资源路和产业路,共实施“千村美丽”示范村组道路硬化6008公里,带动全省建成旅游示范村72个、旅游专业村497个,形成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
各地还鼓励发展村镇公交,开通了集市班车、节日班车和学生班车。目前,全省已建成行政村停靠站10753个,发展农村客运班车12150辆,日均发送旅客21.2万人次。截至2017年底,全省乡镇通班车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分别达到99.91%和95.55%。
路通了,客商来了,大货车开进了小山村。静宁的苹果、武山的蔬菜、庆阳的黄花菜、临夏的牛羊肉、陇南的黑木耳……这些昔日大山深处的农产品走出大山,畅销全国,卖出了好价钱。
借助农村公路发展,我省还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村物流配送和电商发展。各地的农副产品搭上电商快车销售到海内外,大大缩短了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不仅丰富了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也鼓了农民的“钱袋子”。(记者严存义 通讯员杨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