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会发展注入青春动力(青春派)

13.01.2019  10:02

核心阅读

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触社会,亲身体验基层的生产生活,唤醒内心深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参与总体水平较低,需要鼓励他们多参与社区活动,培养其对社会事务的关切

新兴青年群体希望在融入、参与社会的过程中满足自身的兴趣爱好,实现自身价值

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融入和参与也是青年成长的关键一环。如何实现青年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当下的年轻人融入和参与的方式有何变化?不同的青年群体在融入、参与过程中呈现出哪些特征,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前不久,共青团中央发布了《中国青年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对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和新兴青年群体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为我们展现了当下年轻人在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方面呈现的新面貌、新风尚。

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唤醒社会责任感

到留守儿童学校爱心支教,为偏远学校设计箱式学生宿舍,帮助果农打通猕猴桃的网络销售渠道……如今,每到暑假,参加高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村带去文化、科技、卫生服务,成了大学生们假期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久处象牙塔里,能够到实践中去做点实事,对个人成长很有意义。”回忆起自己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经历,湖南一所高校的吴行感触颇深。

吴行参加的实践活动,叫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因为该活动开展较为普遍,已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一课。

蓝皮书》数据显示,近5年来,全国重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的数量从2013年的800个上升到2017年的1500个,省级重点团队数量和校级重点团队数量在2017年分别达到了8800支和10.5万支,参与人次达到777.5万。

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他们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保中说,大学生主动走出相对狭窄的校园,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亲身体验基层的生产生活,有助于他们全面、理性地看待社会发展的现状和现实社会问题,有助于唤醒大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根据《蓝皮书》中的调研报告,除了实践团队数量增加,参与人数明显增多,大学生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效果也日益显著。尤其是在年轻人比较熟悉的互联网领域,大学生往往能发挥所长,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2015年,海南团省委组织大学生为1405名村民培训互联网技能,帮助农户建设和运营了434家网点和微店,有效打开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水平。

但同时,研究报告也表明,一些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项目存在时间短、表面化的问题,形式上局限于文艺演出、参观访问、政策宣教等。此外,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经费保障不足,社会资助力度也比较薄弱。

对此,刘保中建议,大学生在选择社会实践项目时,应多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人手,努力贴近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第一线。“高校也要全力支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社会实践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激发在校学生了解社会、走入社会的积极性。”刘保中说。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参与途径有待拓宽

今年27岁的农民工李秋健已经在北京打工快10年了,家装、货运都干过,“每天除了干活,就是吃饭和睡觉,时间一长就想换个工作,找找新鲜感。”在李秋健看来,只有小区业主才能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

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代际交替,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主体。这群青年人在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融入城市社会生活的难题。

蓝皮书》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参与总体得分为59.2分,低于其他劳动力群体,甚至低于老一代农民工的62.1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交往、社区关系和社会组织参与状况都处于较低水平。”报告撰写者、中山大学教授梁玉成说。

研究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单位类型、健康状况等因素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参与情况有显著影响。比如随着年龄的增加,新生代农民工主观上会去寻求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

轮休的时候我喜欢躺在床上,用手机和哥们儿聊天或看看新闻,遇到有意思的事情我就评论两句,反正在网上也没有人知道我是谁。”在京务工的23岁湖南籍小伙王勇说。

如今,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都掌握基本的互联网技能,比起参加线下的老乡聚会或和工友们坐在一起探讨问题,他们更乐于网络生存。

蓝皮书》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微博、博客、论坛走向公共空间,参与公共问题的讨论,还可以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维持异地关系网络,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参与途径。

梁玉成认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参与水平,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只有推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新生代农民工才有底气、有信心参与到公共生活和公共决策之中。”梁玉成说,社区也应把新生代农民工视为社区中平等的一分子,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事务,锻炼新生代农民工的合作能力、意见表达能力,培养其对社会事务的关切。

新兴青年群体:在融入与参与中实现价值

何谓新兴青年群体?《蓝皮书》中指明了范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从业青年、中介和社会组织的从业青年、新媒体和自由职业青年等。据不完全统计,新兴青年群体约有5000万人,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相对其他群体,他们“思想活跃”“流动性大”“个性化诉求多”。

28岁的黄鸣在北京经营一家街舞工作室。“我们会定期组织学员去为留守儿童义演,免费教孩子们跳舞,帮助他们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身体协调性。”黄鸣说。

像黄鸣这样喜欢公益,定期做志愿者的新兴青年有很多。《蓝皮书》的调研数据显示,有21%的青年自由职业者参加了兴趣类社会组织,15.8%为实现个人价值参加了行业组织,15.4%为更好地服务社会而参加了公益志愿组织。

新兴青年群体对社会组织兴趣浓厚。”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廉思认为,新兴青年群体参与社会组织的类型多为兴趣型、行业型和志愿型,他们希望在融入、参与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自身价值。

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是青年人融入、参与社会的方式之一。《蓝皮书》的调查显示,在自由职业青年中,20%以上会选择在互联网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廉思看来,这种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是一件好事。“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建设,有利于新兴青年发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树立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廉思说。

2017年4月颁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曾明确提出,青年人要更加主动、自信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不少青年发展研究领域的专家认为,主动融入和参与有利于青年人涵养智慧,提升理想信念的高度和生命的厚度,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持久的青春动力。

廉思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帮助新兴青年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在物质上,可以在社区或办公楼搭建更多的公共空间,组织更多的公共活动,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在精神上,则要给年轻人做更多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打开心门,接触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对于年轻人而言,融入社会既是给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也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 廉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