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

26.03.2019  12:01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


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胡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政法工作作出新的全局性部署,是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总纲领、总思路、总要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治国安邦规律的准确把握和对大局大势的深刻洞察,对于推动政法工作创新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需求和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并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思路举措和方法策略,为开创平安建设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全省政法工作大提升行动为抓手,聚焦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集中精力攻坚克难,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


    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必须深刻认识平安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平安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纵观各国治理实践,如果社会治理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整个社会也可能陷入动荡。国际上一些国家动荡不断,经济衰退、民生凋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致使一些内部矛盾变异升级、被人利用,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稳定如果出了问题,一切都无从谈起,再好的规划和方案都难以实现,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平安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亲自谋划部署,推动平安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2017年我国每10万人中发生命案0.81起,是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多亿人口、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国家,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很不容易的,这是全国各族人民最大的福祉。国际上普遍认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安全稳定,是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而后一个奇迹是前一个奇迹的重要保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稳中也有变、稳中也有忧,现阶段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还面临不少风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稳定大局,甚至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看待社会稳定工作,把平安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推动,坚持稳中求进,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必须加快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理规律的深刻把握。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治理的一条成功经验。当前,在信息网络等因素的作用下,风险的跨界性、关联性、穿透性增强,呈现出传统与非传统交织、境外向境内传导、网上向网下延伸、单一向综合升级、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蔓延的新动向,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面临全方位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树立“大平安”理念,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的主动仗、系统仗、整体仗。


    甘肃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战略要地和中西交流的陆路通道,既有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普遍存在的风险点,也有自身特有的问题隐患。我们要加快建设适应新的形势、符合甘肃实际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防控风险的系统性、协同性,提高平安建设的整体效能。具体来说,就是要构建“六位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即建立智能化的技术防控网,深入实施“雪亮工程”,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体系,有效防范和过滤风险;建立常态化的治安巡逻网,健全完善社会面日常巡逻和单位内部治安保卫联防制度机制,增强防控和震慑效果;建立精准化的风险预警网,以反恐怖情报信息平台建设为龙头,形成反应灵敏、准确可靠的情报信息网络;建立明晰化的公共安全网,实行平安建设责任制全覆盖,构建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共治网,组织动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立专业化的处突维稳网,全面推行现代勤务指挥机制,实现对重大警情的快速反应、快速处置。


    三、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必须坚持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源头治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社会治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有其自身规律:一是越早越主动,越拖越棘手,解决起来代价越大;二是绝大多数矛盾纠纷是人民内部矛盾,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成本最低、效果最好;三是在法治框架内解决矛盾纠纷,后遗症最小。我们要把化解矛盾纠纷的着力点从被动应对处置向预测预警预防转变,努力提升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化解、前期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加强“三调”联动,推动情理法并重、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提高矛盾纠纷解决的针对性、实效性。对涉民生问题的重大决策一律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强化法治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权威地位,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诉求,努力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


    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对涉及维权的维稳问题,首先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当前一些领域矛盾纠纷易发多发,有的问题反复出现,多数还是没有把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为此,我们要正确处理维稳与维权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信访工作,全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努力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省、市、县三级信访部门要抓住一些重点信访案件直接调查督办,推动问题解决。


    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坚持一手抓突出问题整治,一手抓社会治理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建设的重要思想。当前,社会治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公共安全领域,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大量增加,个人极端案事件和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时有发生,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在城市管理领域,交通拥堵等成为新的“城市病”,社区管理和服务跟不上群众需要;在农村地区,“空心化”问题突出,打击农村地区违法犯罪还存在薄弱环节。


    要聚焦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打击整治,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校园贷”“套路贷”和“食药环”、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活动,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扫黑除恶的强大攻势,紧盯深挖打击、打网破伞、综合整治、源头治理等关键环节,真正做到扫黑务全、除恶务尽。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集中攻坚城市交通拥堵等难题,有针对性打击农村地区违法犯罪,切实补齐社会治理短板。


    良好的社会治理,离不开高尚的社会道德和健康的社会心态。现在一些“霸座”“碰瓷”“老赖”等行为,丧失了应有的道德底线;一些个人极端案事件,很多都是当事人心理失衡造成的。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惩恶扬善机制,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真正做到让遵纪守法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最大限度消解社会戾气,努力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五、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必须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和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政治优势,比如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优势,组织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体制优势,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工作优势等等,这些优势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有效实施的独特条件。我们要发挥好这些优势,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推进平安建设,切实增进平安建设合力。


    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抓紧完善平安甘肃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和领导责任制督导考核机制,统筹好政法系统和相关部门资源力量,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要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育公益类和服务性社会组织,发展责任保险、治安保险等办法,不断拓宽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有效途径,千方百计激发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筑牢平安甘肃建设的坚实根基。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