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为官不为”应多从“内因”下功夫

22.07.2014  12:55

  昨日下午,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巡回督导组与省委沟通情况,组长周声涛、副组长沈红光向省委反馈督导意见。省委书记、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鸿忠主持会议。周声涛指出,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对照检查材料虽然按照要求修改到位,但思想认识不一定跟上去了,个别干部甚至存在作风建设抓得紧就不敢担当不愿干事的现象。一定要防止这种“宁可不干事,也不干错事”的“为官不为”思想。(2014年7月21日)

  不可否认,这种“宁可不干事,也不干错事”的为官不为思想确实存在着。自从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反腐的力度,打击了一大批的老虎和苍蝇,形成了很好的震慑作用,使一般官员不敢轻易涉腐。但也由此而产生了一些并发症,一些干部从以前收钱办事,变成现在的钱不收了,但事也不办了。这种为官不为现象,影响到了政府单位内部正常工作的开展,消极情绪使干部形象大打折扣,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对于这种不作为现象,一是要通过制度来加以规范,对国家公职人员休闲娱乐实行责任追究。从事与公务无关活动的几类情形,如上网聊天、看影视、玩游戏、炒股、网购、打牌下棋等活动的、到茶楼、宾馆、酒店、商场等场所休闲娱乐或消费购物等。对有以上情形的公职人员,将受到诫勉谈话、通报批评乃至建议给予调离、责令辞职、免职等组织处理。

  另一方面加强教育培训,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特殊性,明白自己的肩上责任,提升担当意识。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名利观,提高党性修养和道德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解决群众反应的突出问题,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不作为”现象是令广大人民深恶痛绝的,及时想办法加以治理,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相关部门不仅要在制度上下功夫,还得在长效机制上更努力。第一,要有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既能做到人尽其才,各司其职,又能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使官员“不愿庸”;第二,要有开放式、全方位的监督机制,使官员“不敢庸”;第三,要有依法治庸的问责约束机制,使官员“不能庸”;第四,要有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使官员“不想庸”。只有从内到外督促公职人员积极行政,才能避免一边喊任务多、担子重,另一边却在上班期间不干正事,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