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患者要给医生送红包

27.01.2015  04:45

新华社图片

    “2014年,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开展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工作的通知》,要求5月1日起开始实施,结果,我们医生拿着协议跟患者签字时,红包反而多起来了。”——说这话的是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

    谈起给医生送红包的事,相信谁都有话说,谁都会认为自己说的有道理。想想也是,早在2004年,卫生部就发了禁令,宣布凡是收红包的医生都将被取消行医资格。其后几年,也是隔一段时间就要将禁令重申一遍。措辞不能说不严厉,措施不能说不严格。但是结果呢,大家心里都清楚。

    其实红包问题,仅仅是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具象。两年前,在江西,不是还出现过医生拒收红包,导致患者家属手提木凳追打医生的事吗?要知道,看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双方建立信任的过程,医生付出的是医术和职业操守,而患者付出的是治疗费用和尊重与配合。当患者对医生的行为和医疗服务定价机制不甚明了时,就可能会主动增加“红包”这样的额外成本,去保证购买到医生的良好服务。现实中,无论是术后为表感谢送红包,还是术前为求安心送红包,患者在生命健康和钱财之间,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这就表明“红包”的厚薄程度弹性很大,患者在价格上对它也并不太敏感,因此想要杜绝它也就很难。

    小马飞刀在此绝对不是单纯地为医生进行辩护。只是想告诉大家的,如果将医患纠纷放到整个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就不难看到个案中的矛盾冲突,与当前的社会结构和心理结构相关。就社会结构而言,收入差距的扩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加上“看病贵、看病难”,无疑会加剧医患之间的总体紧张关系;就心理结构而言,基于人们对公正和秩序的焦虑,尤其是偶发性的个案被放大,向社会传递、营造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负面效应,从而更容易导致一些人在错误的判断下走向极端。因此,仅靠一纸协议止住泛滥的红包显然不现实。红包泛滥,根子还在医疗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足和缺失。治理红包顽疾的治本之策,还在于深化医改,促进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建立合理的医生收入体系等等。

    医患之间,和则两利,伤则两害。可以说,患者送红包缘于一种惯性焦虑,其背后折射的其实是医疗资源的稀缺和不平衡。如果不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让医疗回归社会公共产品的本来面目,仅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下多少文件都无法解决问题。 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