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3亿副市长——为了多捞钱,竟拒绝升官

05.11.2014  17:56

  原标题:涉案3亿的广州原副市长为何拒绝升迁

    近日,广州市原副市长曹鉴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为官近30年的曹鉴燎,历任镇党委书记、三个区“一把手”,又官至广州副市长,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中滥用权力疯狂敛财,涉案金额高达近3亿元。(新华网 11月4日 )

  现在这年头,随便揪出一个贪官都要贪腐上亿元,前几天,媒体就报道,发改委原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家中就藏了2亿现金的赃款。这次又爆出广州市原副市长曹鉴燎涉案高达近个亿,贪官们真是没有最贪,只有更贪,一个更比一个贪,个个贪腐额金额都要亮瞎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

  2009年的《福布斯》杂志公布了全球富豪排名,我国有52人上榜,其中内地共有28人上榜,中国香港有19人,中国台湾有5人上榜。已经6年过去了,中国的亿万富豪可能早已超过了52人这个数。如果福布斯把中国贪官也算到亿万富豪之中,中国家产上亿的人可能是成百上千人。

  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贪官敛财同样是敛之有“”,君子取材之道是道德的道,贪官敛财之道则是“道道”的道。魏鹏远敛财的道道是用自己分管煤矿技改、审批等的权力直接收受贿赂,而 曹鉴燎则是用“经济学思维”运作腐败产业。

  媒体报道称,以权力为筹码、用经济学思维“运作”腐败产业,曹鉴燎精心营造起一条贪腐产业链:许多地产老板、村官、实权派官员前呼后拥,有人为他买别墅,有人为他建会所,有人充当他的“投资代理人”。

  按照一般官员的思维,能够得到提拔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但对于拥有高级经济师资格的曹鉴燎来说,升迁却不一定能体现自身价值,要升迁,还得看看在那个职位有没有经济价值,能否搞到钱,否则就拒绝提拔。按照曹鉴燎“经济学思维”模式,任何的职位无外乎就是为了多挣钱,一个没有经济价值的职位在他这个高级经济师面前根本看不上眼。所以,在长达20多年的贪腐历程中,甚至三番五次拒绝组织提拔。

  据相关报道称,在沙河镇任党委书记、镇长期间,有关部门几次想调他上天河区,曹鉴燎竟表示“不愿意”。舍不得走,不是为了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而是因为镇领导位子“含金量”更高。早在1992年,香港老板范某找到时任沙河镇党委书记的曹鉴燎,希望获得原沙河镇政府所在地块的开发权。曹鉴燎欣然允诺,事后范某给曹鉴燎送了200万元人民币。

  此后,在广州市规划开发珠江新城的过程中,由于镇一级干部有很大自主权,可以通过协议转让方式灵活出让村集体土地,曹鉴燎更不愿因提拔调动失去敛财机会。

  有冼村村民回忆说:“20多年前,为了能继续留任敛财,曹鉴燎通过下属让我们联名写信挽留他,当时不懂什么意思,现在想来真是荒唐。”事实上,后来,直到发现在天河区任职“赚钱”机会更多,曹鉴燎才接受了提拔。

  有专家分析认为,有关部门对干部的考察缺乏全面性,相关防腐机制未能严格执行。如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在党内法规中早已明确,但曹鉴燎在国内、海外都购置不少房产,十多年前就把妻子、儿子移居香港,还为自己编造假身份、获得香港永久居留权。如果相关制度得到落实,曹鉴燎不会如此猖獗,甚至在案发前险些逃脱。

  综合媒体报道总结,一切“向钱看”,就是曹鉴燎这个高级经济师的价值取向,只要有经济价值,并不在乎职位高低。如果用民间的话说,曹鉴燎是钻到钱眼里去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视财如命的人,组织上还要三番五次地提拔之。从镇长、区长直至升到副市长位置,可谓是边腐边升,这其中,到底是用人失察,还是物以类聚,想必世人皆知,因为身为广州市委书记的万庆良不也落马了吗?这种蛇鼠一窝的情景,有谁来考察干部的全面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