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映红冶力关
初冬,听到要去冶力关的消息,我没有兴奋,甚至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去年刚刚去过这个距兰州市往南160多公里的高原生态森林景区。黄捻子森林公园、天池冶海、高原牧场,我已经观赏了。可是,当我漫不经心地进了景区,却发现自己这种无所谓的心境,在莲花山、西峡、东峡和冶海湖四大景区,约300平方公里的奇山异水面前,显得过于井底之蛙了。
先去了冶海,入冬后,这座群山环抱、宽阔澄澈的天然高原淡水湖,波光粼粼,几乎看不到游人。岸边无数经幔,迎风舒展。几个藏民、一个喇嘛,念诵着经语。几只鹰在高空盘旋、俯冲,偶尔传来一两声尖厉鸣叫。冶海显得寂寥、空旷而神秘。风很大,天色阴沉,特别冷。等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已近中午,仍然没有半点阳光。
午饭后,导游说,去赤壁幽谷吧。赤壁幽谷,这名字我好像听过,又全无半点印象,以前肯定没去过。车在群山中寂寞地穿行,往冶力关镇西北方向行了约六公里,停在了一处较为低洼、开阔的谷底。步行入谷,没行多远,一大片褐红色的山体,巍然立于两侧,像凝固的火焰,向着山谷深处呼啸、燃烧。我忽然有了一种幻觉,悟空该不会一个筋斗,从十万八千里之外,扛一把巴蕉扇过来,向着这座山谷猛扇?在阴沉的天气下,这里又像绽放着深红色的霞光,映红了冶力关景区。此刻才明白过来,这赤壁幽谷,敢情就是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的丹霞地貌。1928年,由矿床学家冯景兰在广东仁化县发现,并借曹丕所谓“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来命名这种红色砂砾岩层为“丹霞地貌”该是最恰当不过。许多年来,我领略过喀斯特的诡异,对丹霞的瑰丽,虽闻名已久、心驰神往却一直未谙其面,没料到,却在不经意间,走进了它激情如焰的怀抱。
不知是从唐宋,还是元明,或者其他哪个朝代搬过来四个赤红、厚重的屏风,隔一程摆一屏,整齐地布设于山崖之上,古朴而沧桑,屏柱整洁,罩幔百褶,仿佛籍此抵御凄风厉雨,难道某扇屏风后,有哪位先儒在著书吟诗,有哪位佳人刺绣、名伶弹唱?四屏峰,峰如其名。更玄妙的是,待走过一屏,再抬头望,却发现四屏峰变了模样,赫然一幅圣旨,竖于眼前,连手握的卷轴、卷面的弧度,都清晰而逼真。刚刚还沉浸于风花雪月,转瞬又见官宦纷争。景致变幻之快,让我惊讶不已。特别好奇这屏风背后有什么,便迈过溪涧小桥,缓步向上攀登,谁想走了半天,转了好几个弯,屏风竟然还若即若离地竖在高处。只听见对面山上有人喊:“过来吧……这边………”回音传出好远,像袅袅炊烟,引领我行进的方向。
极目远眺,谷内幽静、深邃,奇峰石笋林立,峭壁色泽斑斓,显得神秘而险峻。路边满是沙棘之类的低矮灌木,结满了鲜红、透亮、火柴头般大小的野果,一片一片,密密麻麻,像红色的小玛瑙,给满目赤壁平添了几许灵气和生机。对面峰峦叠嶂、洞穴诡异,拾级而上,路越来越窄,直到石径成了木径,我已置身丹霞崖底。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木质古栈道,从崖底蜿蜒而行。不容挺身前进,而需或躬背,或弯腰,或侧身,甚至下蹲挪步,方可通过。谈笑间,回音缭绕,久久不散。看来,这回音阁,还真非虚名。待钻过一道山洞,转过一处山坳,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平阔地,流水淙淙,树木掩映,鸟鸣啾啾,一亭独立。更远处,仍然是丹霞绝壁,赤红映天。无意间回首,却惊愕不已,一个既像宝瓶,又像棒槌形状的巨大石柱悬立于身后,高高地,仅靠一角与底部山体浅浅相连,其他各处,均在孤独、竖直地悬挂着,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有些摇摇欲坠的模样。
转过眼前的开阔地,若不是看见“伏蟒崖”三个字,我还真发现不了,自己刚刚走过的这条盘山栈道,脚下宛若伏卧着一条蜿蜒体形、云状斑纹的巨蟒。巨蟒被巍峨的丹霞巨峰压覆着,虽动弹不得,有劲使不出,但腾挪的身形却连绵数里,清晰可辩。况且,还有诸如喇嘛洞、妖魔洞、峭壁倒柏、虎踞、三结义等景点,状如其名,令人浮想联翩。赤壁幽谷前临冶木河,谷深20公里,向北一直延伸至白石山中。一条小溪,在谷底涓涓流淌,岸边已蓄积了少许冰霜,透出一丝淡淡的寒意。据说,谷内尚有妖魔泉、嘎沟泉等72眼泉水,我们置身其间,却已分不清楚了。
其实,丹霞不仅仅在幽谷之内。出谷后,我们驱车前往不远处的亲昵沟。天上飘起了雪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白纱,满目朦胧。到达目的地,刚下车,便见对面一片群山绿荫之间,野性地竖立着一根赤色峰柱,据说直径有20米、高达30米。几米开外的山体上,又露出一洞,二者呈依偎状。心中不禁肃然起敬,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让人叹为观止。也许,亲昵沟的名称,也源于此吧。
雪越下越大,等我们驶入黄捻子森林公园时,已是大雪纷飞,路有结冰。抬头四望,满山树林层层叠叠,银妆素裹,宛如仙境。迈入林间,积雪竟然已有一脚之深。想必不需要多久,路上结冰也会越来越厚。于是,匆忙上车,沿山路下坡。等到了山下,却发现天空只是阴沉着,偶尔一星半点雪花,飘逸得漫不经心。导游念叨着,这几天就该封山了,不过,每年冬季,总有些驴友,会选择徒步上山,尽览冶力关美景,像咱们今天这样,只能算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想来也是,存在的,远比我们感知的要多,如果谦逊一点,或许能了解得更深更远一些,反之,则会被局限于美与真相之外,而我们自己,却仍然懵懂不知、自以为是。我不禁又想起了,对于这趟行程,自己漫不经心的态度来,不觉心生惭愧,暗自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