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灯随笔》
雨水打落在窗檐的玻璃上,一股脑的往下哗哗流淌时,台灯的映射下凸显淡淡零碎的印记,清晰而又渐远,朦朦胧中,感觉有股强大的气流从窗缝呼啸而过,弥漫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和樟树叶片的墨绿色深沉的味道。
位置临近的不同,在灯光祥和的沐浴中显得格外透明与清澈。处于不同时空范围的转换下,那也许只有印象中家乡才具有的一番夜晚听雨的一种淡淡清新的意境,无论消逝多久,在记忆的某一个瞬间,总会将其拿出来好好的品味一番。
四面的墙壁白茫茫一片,犹如雾气笼罩中那样的乳白与飘渺不定,在灯光的聚合下,才隐约看清。拨开游离中的浮动与物像,沉淀其中的杂质与残渣,取其部分的精华加以提炼,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纯天然甘露的滋润,这时所呈现出来的就如同清泉一样灵动,源头活水不断与之而来。
站于室内和站于室外,两种不同的角度中,眺望于窗外的建筑高楼,人群的流动与往来之中,络绎不绝,总是会以一种思维的呈现方式,加以简单的描述。人多、拥挤、喧嚣。随后,走向室外,间接地走在宽广无边的林荫道上,穿梭在迎面而来被掩盖的人群中,目光向着远方大步的行走,抬头挺胸的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希冀充盈于心间。
偏离理性思维下所作出的行为,在特殊的情况下,看似有所偏离,实质上也许可能并不是。如果推动的力量能够瞬间让人迸发出所有的潜力与能量,让人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所超越的话,那么这恰恰是一种激发,能量的激发。与此同时,对于“使力”的人来说,想借着难题“吓退”对方或是要让对方知难而退,并进一步验证其人格是否归于正派恰恰也是绝妙的时机。当一切想到这里时,还有什么不可破吗?
那些或幻化为汤锅里鼎沸的开水;或幻化为落花飘零,月满惆怅的箫音;或幻化为市井叫卖中讨价还价中人群的嘈杂;抑或幻化为跌落泥中的玉诀。只不过是影像中虚幻漂移的物像,混淆人的试听和眼目,造成人思维错乱的现实考验罢了。如果被搅乱了尘思,以应答的方式予以回应甚至是竭力的辩白,其结果反倒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林清玄有一篇文章叫做《水终有澄清的一天》就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曲解,不需要过度的紧张与辩白,要相信事实终有澄清的一天,只要怀有一颗清明的心,就会拥有安静如水的生活。”
我想,一切,都便是归于这个道理了。
(2013.10.13凌晨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