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洮“依傍”资源品牌 “盘活”马家窑文化家底

17.05.2019  03:21

  中新网兰州5月16日电 (闫姣)“我们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傍大款’,通过依傍文化品牌打造成功的博物馆,将各地的专家请进来,为我们建言献策,让我们的马家窑文化‘活’起来。”甘肃定西市临洮县副县长王海妮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16日,第三届马家窑文化节在甘肃临洮县拉开帷幕,涵盖国际论坛、展览赛事、文创研发、产业研讨、考察观摩、文旅推介、研修创作等系列活动。

  临洮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境内文化积淀丰厚,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甘肃唯一集马家窑文化、秦长城文化、李氏文化、藏传佛教文化、洮河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于一体的地区,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之称。

图为甘肃临洮县艺人制作陶艺作品。(资料图) 刘玉桃 摄

  马家窑文化是迄今为止甘肃省发现最多、分布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址,距今约有4000年至5300年,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与敦煌文化齐名的甘肃两座文化富矿之一,堪称民族和世界文化的瑰宝。

  以“相约洮河畔,论道马家窑”为主题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史前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博物馆工作及马家窑文化研讨会”近日在临洮县举行。

  在马家窑文化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专家围绕临洮文化资源,如何让文物、文化活起来,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掘马家窑文化价值、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探讨,为临洮“传经送宝”。

  研讨会上,如何让文物、文化“”起来成为专家讨论的“热点”。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馆长吴健以自己的工作经验为例说,解决办法之一就是要“傍大款”,和当地文物局等单位合作,还要“扯着嗓子使劲吆喝”,让别人知道临洮有什么,多和其他“兄弟馆”交朋友,学习、积累先进经验。

  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馆长董平认为,让文物、文化“”起来的前提必须是人活起来,例如让博物馆的领导及员工的脑子活起来,转变思想,寻求与地市级的博物馆合作,实现双赢。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为了让马家窑文化更“亲民”,临洮县不仅在学校推出冬夏令营,还推出给学生内心深处留下烙印的体验性研学游——马家窑的陶艺体验课,让孩子们了解马家窑文化和临洮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也通过孩子带动家庭及社会,致力于“盘活”马家窑文化。(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