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统筹教育资源配置 全力解决大班额问题

25.03.2018  07:56

针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今年开学,临夏市通过采取扩充优质教育资源、零择校、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城区学校大班额、大校额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敏娜是临夏市第一中学九年级十四班的班主任,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三年时间,对于过去大班额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她感触很深。

临夏市第一中学 教师 敏娜:在之前所带的有67、68名学生的大班集体当中,有八成的学生表示,每一堂课有机会被提问到的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在大班额中,我们要实现一个教育的公平性相对困难,也会造成教师们的教学负担,心里上的一个压力。

如今,随着小班额的实施,敏娜的班里最多只有55名学生,老师有更多的精力可以和学生们沟通交流,孩子们学习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临夏市一中学生 王仁杰:教室的空间也足够了,我们至少位置上不会显得太拥挤,然后学习环境变得更舒心。

临夏市第一中学教师 敏娜:很多的同学,教师会有时间去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因材施教,让我们的空间更加相对大一点,在实现比较灵活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时候,我们的教师更会游刃有余。

临夏市共有市属学校130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35463人。为解决大班额、大校额问题,临夏市大力推进中小学薄弱校改造和学校建设,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近三年,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和地方政府投入,累计投入21722万元改造薄弱校35所,新建学校3所,改扩建校舍总面积72691平方米,并利用新建学校进一步调整布局,合理整合教育资源,适度分流学生。

临夏市第一中学校长 陈杰:我们严格执行市上的招生政策,规范我们的转学条件和程序,增加班级数,招聘新教师,彻底解决了大班额的问题。

实施小学集团化办学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也是临夏市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的又一有力举措,临夏市先后组建了新华、前河沿小学教育集团。同时以“托管”、“一体化”办学为主要模式,组建逸夫一小、建国小学办学共同体,先后实施了6所中小学之间的资源整合等项目,通过这一系列布局调整,全市中小学布局更加趋于合理,校额、班额得到有效控制。

临夏市教育局局长 李志中:近几年我们解决学位12000多人,我们交流和选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年交流老师在100人以上,选派的校长也是大家公认的。最有力的措施,是招生措施和招生政策的强有力的支撑,在这个里面我们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划片招生,确保学校生源不会减少,不会流失。

临夏台报道

记者:临夏台,刘永辉,苟裕光,张燕利,徐克荣

编辑:魏军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