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查低保“暗箱操作”核销不符对象6840人
中新网甘肃临夏6月9日电 (南如卓玛 魏建军)今年39岁的马麦燕是甘肃临夏市肖家村人,一个人养着三个老人和两个孩子。2014年春节过后,她被临夏市民政局增补为生活最低保障对象,每个月领到160元补助。
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甘肃中部,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界。该州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全州城乡低保对象达60.9万人,保障面为32%,年社会救助资金总量达13.5亿元,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城乡低保在全州民生工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兜底作用。
“低保金解决了两个孩子买学习资料和老人偶尔生病买药的费用。”9日傍晚,记者见到马麦燕时,刚刚扫完街道回来的她正忙着给一家老小做晚饭。
马麦燕看起来大约一米五的身高,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直到靠胳膊行走的残疾人二叔马尕金聊起侄媳妇的不易而痛哭起来时,她转身跑到小黑屋里擦眼泪。
“家里除了78岁的公公和婆婆之外,还有70岁的残疾二叔,还得供两个孩子上学”。马麦燕告诉记者,两年前,丈夫因为肝硬化而去世,从此她成为家里唯一的支柱,生活窘迫。正在上初二的儿子马文涛曾提出辍学帮母亲挣钱养家,被她拒绝。
“我自己没读书很后悔,不能让孩子也读不了书”。她说,尽管现在生活困难,但她仍有盼头,即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能有体面的工作。
如今,马麦燕被政府照顾,成为一名清洁工,每天早晨天亮去清扫街道,中午回来给家人做饭、喂牲口。谈起家里的经济收入,她“略带惊喜”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个孩子两个老人加上自己都享受民政救助的生活最低保障金,一个月领800元。此外,还有二叔马尕金的“五保户”救助金777元和自己做清洁工赚的800元钱,每月全家收入大概有2400元。“这能保证孩子上的起学,老人吃得起药。”她说。
马麦燕的“惊喜”来自于临夏市民政局2014年初送来的“好消息”。当地官方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开展“查低保、纠偏差、促公正”活动,从查操作程序、认定办法、保障对象、资金管理、低保档案等“五查”入手,全面清理清查和强化规范城乡低保工作。
据临夏州民政局统计,目前,该州已核销不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6840人,新增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3253人,查出违规违纪问题14起,处理乡村干部6名,解决了一些地方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群众意见大等问题,而马麦燕成为新增补的保障对象之一。
和马麦燕一样,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的还有肖家村的马比德。丈夫和儿子都因为患病躺在病床上,马比德也是依靠清扫街道挣钱。“低保申请三年了,今年春节后突然通过审核通知领钱了,每个人每月补助60元,现在已经领到两个季度1080元。”对于自家突然得到官方的“照顾”原因,马比德浑然不知。
临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冶桂兰介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一道安全网,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也关系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谐稳定。她说,临夏州政府联合多部门经过基层调研,听取意见了解到“全州低保工作中存在索钱、索物、吃拿卡要;虚报冒领;优亲厚友;对群众反映的低保问题,核查处理不及时不认真,答复敷衍了事”等15个方面的问题。
冶桂兰说,官方采取调阅资料、信息比对、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办法,开展了低保政策执行情况的清理清查,当地严肃清查“人情保、关系保”,坚决纠正“与民争利”、“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最终核销不符保障对象6840人。
而对于马麦燕来说,低保是一笔“巨款”,关系两个孩子的前途。“等我赚钱了,我们就不要低保了”,儿子马文涛小声告诉记者,自己准备高三毕业后去技校学习手艺,尽早帮母亲分担家庭压力。(完)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