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康乐县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原标题:绿色康乐在路上——康乐县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连绵的绿色,从深山冷谷向乡野、城市蔓延,把大地连成浓绿的一片。炎热的夏季,这里给人的却是无限的清凉,树荫下丝丝微风,渗入心扉。
7月的康乐,令人清爽,使人沉醉。
在康乐,大自然缤纷的色彩中,绿,最吸引眼球,因为它是自然的底色,是一种意境,更是一种品质。
生活中的绿意何其珍贵。在康乐,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全国植树造林先进县”到现在的“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康乐人一致努力守护着这些诱人的绿、清新的绿、蓬勃的绿、诗意的绿,正努力将人们的生活绘成幸福的原色。
从“绿色康乐”、“生态康乐”到“美丽康乐”,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一脉相承,代代相传。
绿浪翻滚,青山深处的莲麓镇足古川村,青砖绿瓦的古朴民宅镶嵌在绿树环绕、流水潺潺的美丽画图中,游人络绎不绝,前来领略“美丽乡村”的风采。
鸣鹿乡竹子沟,宁静的大山沟内,几十年植树造林的成果,使这里有了成片成片树林,山坡上绿草茵茵,山沟内泉水叮咚……进入夏季,这里来自兰州、宁夏、青海等地的避暑游客络绎不绝。仅7月26日一天,到这里的游客达万人。一停车场按每辆车10元的标准来收费,一天收入最高超过1.5万元。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康乐的农村真美!据县上一位负责人介绍,在康乐,生态文明建设成了康乐人的共识。宜居宜业宜游,村美民富。“美丽乡村”正成为美丽康乐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润物无声。这正是康乐一脉相承的绿色施政理念结出的美丽果实。
改革开放以来,康乐率先从“成长阵痛”中惊醒。着力发展以养殖、育苗、药材为主的绿色产业,几十年绿色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康乐的发展契合“美丽中国”的发展脉搏。
近年来,生态康乐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最终成为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追求;实现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历史性跨越。
绿色发展理念,主导康乐经济版图的不断变革。 7月的康乐,新闻不少。
在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小河边不知有多少小树林。可今年,来自省城兰州的一旅游团队,要在农民王生强的一片白杨林中避暑游玩。当时王生强计划着每天要收30元的费用,可没等他开口,对方说“每天500元行不行”。王生强喜出望外,连声说:“好好好……”像这样的事情,在今天的康乐农村天天发生着。
康乐县干部群众多年的造林心血没有白费。自己有了这么一个美丽安逸的生存环境不说,也给兰州等周边城市的人们提供了一片养身圣地。来自兰州市的张国明等几位退休老人,在康乐生活了几天,他们情不自禁的赋诗——
酷暑逼我出金城,药水峡谷最养生,青山绿水似仙境,
只恨没做康乐人……
康乐县干部群众多年的造林心血没有白费。许许多多的投资开发商,已经盯上康乐这块生态宝地。据介绍,康乐县正在依托莲花山、药水峡自然风景区,大力发展农家乐。实施莲花山景区道路改扩建、莲花山景区提升工程和戚家岛旅游开发项目,建设莲花山缆车、莲麓花儿文化产业园、自驾游基地,力争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
爱之深,责之切。康乐县委县政府一班人,重民生,从民意,把实现发展模式和绿色转型统一起来,突出以环保优化发展,以改变生产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着力点,着力协调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康乐以生动的实践在探索,赢得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如今,全县完成造林28.35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2.39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4.51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2.55万亩;完成森林抚育2.8万亩、中幼林抚育2.8万亩、绿色长廊建设318公里,保持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强劲发展势头,打响了绿色、生态的品牌。
共建共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要靠你我他。人与自然和谐,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家园。只要我们人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低碳生活,随时随地播下绿色种子,绿色一定会成为未来康乐的永续基调。(记者 曹丽娟 赵怀斌 通讯员 黎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