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南龙镇精准扶贫工作见闻

18.08.2015  17:03

  原标题:精准扶贫看实效

  临夏市南龙镇精准扶贫工作见闻

  金秋八月,五谷丰登,美丽的南龙镇依山傍水,满眼滴翠。

  8月12日,记者走进地处临夏市南郊的南龙镇,切身感受这里的美丽,亲身体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南龙镇辖11个行政村、110个合作社,30276人中农业人口21831人,人均占有耕地只有0.24亩,农民人均纯收入7999元。但是,以国家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以下为贫困人口的标准计算,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10户6607人,2014年通过各项惠民政策精准帮扶共脱贫1528人,截止2014年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为5079人,2015年计划脱贫107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要减少为4000人。

  面对要脱贫的四位数人口数,面对年年连降的脱贫任务,面对要逐步缩小的贫富差距,南龙镇怎样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改变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状况呢?

  记者来到相对贫困的罗家湾村寻找答案。走进村委会时已到傍晚,看到镇“三位一体”帮扶工作站副站队长袁雅娟手拎着一叠材料,和其他几位队员、村干部向记者很好客的迎来,记者好奇地看了一下她手中的材料,全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扶贫工作相关材料,是刚刚入完户回村委会的,当问及南龙镇的扶贫工作时,就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

  “我们先后已经入户2次,详细核定数据,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和民评小组评议,已核准了人均收入低于2800元以下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户119户、503人,精准识别已经结束,现在进行大数据信息录入工作。”该村“三位一体”帮扶工作队长朱霞讲得头头是道,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明、底数清。

  经过近三年的扶贫攻坚,如今的罗家湾村已发生了美丽的嬗变。通过易地搬迁、美丽乡村建设、“一事一议”项目、富民产业培育、劳务技能培训等多措并举,正在改变着罗家湾村的基础设施和群众增收问题。

  新一社的妥由怒家里,在危旧房改造项目的帮助下,盖上了崭新的房屋,羊圈里由政府发放的7只羊活蹦乱跳,院落里梨挂满枝,鲜花盛开,一派和谐美丽的生活环境展现在眼前。“党和政府帮我盖了新房,给我发放了5只羊、1000元用于修圈舍的补助后,我用补助款又买了2只羊,一家还享有国家低保、养老保险政策,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妥由怒一边摘果子,一边激动万分地诉说着。

  目前,南龙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建立贫困家庭档案。根据省州市“131”贫困村识别法和“9771”贫困户识别法,组织扶贫专干、包村干部、“三位一体”驻村工作队,深入各村开展精准识别工作,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验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村、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共识别出罗家湾、杨家、妥家、张王家、单子庄、高邓家6个贫困村,通过精准帮扶贫困户,逐年进行脱贫。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农户的基本现状和需求,摸清贫困户底子,为实施分类精准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我们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结合各村实际,逐步解决贫困户住房等基础设施的同时,解决群众增收难问题,按照村有致富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致富技能的目标,培育发展富民产业。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发展集中连片育苗基地、核桃种植基地、啤特果种植基地,发展养殖业,加大室内装潢、电焊、瓦工等劳务技能培训力度,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培训输转模式,推进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良好运行,着力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群众尽快脱贫,不拖全州小康建设的后腿。”镇党委书记赵志勇满怀信心地说。(记者 马秀梅 乔栋明 马琼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