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26.04.2016  09:52

  “十二五”期间,临夏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喜人成就。

主要经济指标两位数增长

  临夏州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争政策、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全州在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同时,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出台《关于支持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若干意见》,明确了8个方面30条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配套衔接的《实施方案》。同时,临夏州被确定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工程试点范围。全州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支、社会消费实现翻番,经济总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贫困面由52%缩小到18%

  临夏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任务,抓扶贫、促增收,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十二五”期间,全州减少贫困人口64.4万人,贫困面由52%缩小到1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年均增速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13.8亿元,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4.6亿元。农村水路房基础条件大幅改善,建制村道路通畅率由55%提高到9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9.6%,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7%,改造农村危房12.48万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36万户8.25万人。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旱作农业推广面积达到164万亩,粮食产量由2010年的62.08万吨增加到80.5万吨;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增花椒11.25万亩、啤特果26.5万亩、育苗15.32万亩、设施农业4.5万亩。畜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新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505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1.05万户,农民人均牧业收入由380元增加到615元。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在沿海地区开辟81个劳务基地,人均劳务收入比2010年增长1.2倍。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121亿元

  临夏州始终聚焦发力项目建设,强投资、夯基础,支撑发展的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时期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121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9倍。

  交通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兰合铁路建设和临夏机场争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折达、临大、临康和、锁折4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31.5公里、一级公路48.9公里、二级公路247.8公里,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743公里,基本实现了县县通二级路、所有乡镇建制村通沥青路水泥路。

  水利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实施临夏市供水工程、引黄济临、积石山引水工程、广河县中南部等42项饮水安全工程,全州水利建设投资达90亿元,解决了82.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7.9万千瓦。大规模推进生态建设和地质灾害治理,东乡县城灾后重建、刘库一期等项目建成使用,刘盐八库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开工建设,治理水土流失1143平方公里,完成造林8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7.02%、比2010年提高6.43个百分点。

  教育卫生基础条件大幅改善,建成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一期、甘肃建筑学院康乐校区和临夏回中、州中医院迁建等项目。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完成新版城市规划修编工作,临夏市县一体化同城化步伐加快,各县县城和重点集镇完成了一轮改造提升建设,城镇化率由24.3%提高到31.2%,城镇建成区面积由38.23平方公里增加到56.36平方公里。加强环境保护,落实治污措施,临夏市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较好地完成了环保控制目标。

三产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

  临夏州始终立足特色优势,育产业、扩开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增加值增长16%,三产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

  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全方位促进开放开发,与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伊朗库姆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共同举办三届国际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博览会。组建甘肃省唯一的清真食品认证中心,全面推进临夏绿色清真产业园建设,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值增长1倍,4个省列园区投入资金30.55亿元,入驻企业234家。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编制实施黄河三峡、松鸣岩两大景区规划,建成古动物化石三期馆、黄河三峡水电博览园等项目,举办一系列赛事活动,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5倍、3.4倍。

  商贸流通持续活跃,建成义乌商贸城、八坊虫草市场、良恒国际商业广场等一批综合市场。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成功引进安徽海螺、深圳南利、内蒙古蒙牛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签约项目625项、到位资金548亿元。

率先实行15年免费教育

  临夏州始终坚持抓教育、惠民生,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全州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和《临夏州教育条例》,完成教育基础设施投资35.3亿元,率先在全省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16.8、61.6和26.7个百分点,高考二本上线率由11%提高到24.4%。临夏现代职业学院、甘肃建筑学院康乐校区开学招生,依托北师大、陕师大培训教师6000名。协调推进卫生事业发展,投资10.75亿元,建设859个卫生项目。新农合制度全面建立,参合农民达到156.7万人,参合率98.8%。文化广电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建成州博物馆、彩陶馆、文化馆、图书馆等项目和8个县级“三馆”、113个乡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2%和97.8%。成功获得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主办权。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输转大中专毕业生和初高中“两后生”5.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医保、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标准分别比2010年提高217%、86%、186%和157%。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8.4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81.5万平方米。(记者邹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