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打造旅游等三个“百亿”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26.03.2018  19:52

      中新网甘肃新闻电   据甘肃省民委披露,近年来,临夏州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过去5年,临夏州贫困人口从73.3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26.05万人,累计减贫47.2万人;贫困面从42.2%下降到2017年底的14.82%,下降27.38%。但越是往后,扶贫难度也越大,面对艰巨任务,临夏州提出打造三个“百亿”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壮大食品和民族用品生产加工、提高劳务产业效益,确保打赢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旅游产业形成“全域游、全季游”新格局
  近年来,临夏州积极把握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的机遇,提出要把旅游业打造成富民强州的“百亿”产业。为此,临夏州编制了《旅游“百亿元”产业发展规划》,对每个景点都精心设计,做到点、线、面相衔接,景、林、路相配套,游、购、娱一条龙。
  同时,临夏州各县市深度挖掘各自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战略,谋划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体验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文化重点项目,推动黄河三峡5A景区创建和永靖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临夏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并对接融入国家西部自驾游线路;实施省民航公司和政县旅游综合开发、临夏市八坊十三巷、积石山县大墩峡等重点景区开发项目和唐汪、莲花等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组织开展厦门万人游临夏、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系列旅游文体活动。
  2017年,临夏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实现了“井喷式”发展,旅游人数达到1600万人次,同比增长44%,旅游综合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47.6%。
   特色产业为富民强州提供持久动力
  面对扶贫攻坚中存在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问题,临夏州提出坚持不懈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构建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并提出打造食品生产和民族用品加工“百亿”产业目标,将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州的支柱产业。临夏州以临夏经济开发区、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为重点,高标准推进园区路、水、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循环化改造项目,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高园区吸附力和承载力,并修订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26条政策措施,加大对入园企业和非公经济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发展、个人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环境。
  临夏州委托兰州大学编制食品生产和民族用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扶持发展食品生产、民族用品加工企业2000多家。目前,临夏州已初步形成牛羊肉、乳制品、饮品、农产品、副食品产加销一体化格局,食品和民族用品生产加工产值达到4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
   劳务产业助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近年来,临夏州高度重视劳务产业发展,狠抓劳务技能培训、劳务基地建设、转移就业、服务管理等工作,在加快脱贫攻坚、促进就业创业、推进人口城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定到2020年劳务收入达到“百亿”的奋斗目标。
  临夏州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趋势,把加强劳务技能培训作为提高能力素质、增加劳务收入、打造“百亿”产业的突破口和关键点,整合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促进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低收入向中高收入转变;加强对贫困群众的精准培训,实现户有致富门路、人有增收技能,持续稳定脱贫;巩固拓展劳务基地和劳务市场,建立与用人单位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加大有组织输转力度,打造临夏劳务品牌;鼓励扶持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提升劳务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千方百计创造就地转移就业岗位,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同时,临夏州深化与厦门市的扶贫协作,实施整村推进、到户帮扶、人才培训等项目59个;开展帮扶培训5537人、向厦门有组织输转劳务2331人,厦门国有企业在临夏成立8家公司、到位资金1.82亿元;厦门市开展“结对帮百村”活动,帮扶临夏州122个贫困村。截至2017年底,临夏州共输转劳务50.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8.8%。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
     记者从甘肃省发改委获悉,近日,商务之窗
甘肃省属企业助力全省决胜脱贫攻坚
    记者从有关会议上获悉,去年7月以来,甘肃省有帮扶任务的44户省属企业通过投入帮扶资金2308.商务之窗
《甘肃省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出台 
原标题: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 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