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综述

11.11.2015  13:13

  原标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

  全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综述

  秋冬交替的临夏,山川层林尽染,处处五彩缤纷。别样的景色,就有别样的心情,别样的地方,就有别样的精神家园。

  临夏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安全屏障;临夏是内地连接藏区的重要经济通道,每年有30多万临夏人活跃在藏区,自古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同藏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维护藏区和谐稳定的“桥头堡”;临夏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全州有31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占59.2%,信仰伊斯兰教的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占总人口的57%,东乡族、保安族是以我州为主要聚居地的甘肃省特有民族;临夏有民族民俗文化,宗教历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远古史前文化,物种演进文化五张文化名片。

  特殊的地域、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文化背景,使临夏毫无疑义的成为全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紧紧依托“两个共同”示范区这一平台,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民族板块建设和国家民委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有利时机,积极申报临夏市枹罕镇拜家、东乡县坪庄乡韩则岭、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临夏县榆林乡窑湾、康乐县鸣鹿乡郭家庄5个村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临夏民族工作永恒的主题。

  州委州政府将其融入新农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等各项工作中,坚持保护为主,发展第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探索路子,创新方法,整合资源,发动群众,精心打造临夏市枹罕镇拜家回族村、东乡县坪庄乡韩则岭东乡族村、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保安族村等三个特色村寨,形成“试点一个村,宣传一个村,富裕一个村,民族团结的气氛活跃一个村”的良好局面,使保护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小康建设相统一,经济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相统一。

  临夏市枹罕镇拜家回族村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中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整合资金、整体助推”的模式,通过整合资金和群众自筹等方式,筹资近2亿元,突出拜家村回族民居风格,全力推进拜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保护。

  记者走进拜家民俗村,独具民族特色的民宅建筑突出运用民族砖雕、木刻与极具现代气息的装饰相得益彰,村道两边是回族小吃、砖雕、木刻、仿古彩陶、民族民俗用品、中阿书画等展示展销商铺;在中阿书画店铺里,阿语书法家马文刚正在用中阿语演示“时间就是金钱”的书法写作,墙壁上挂着“中国梦我的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阿双语书法创作作品,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人有我特的文化氛围。

  民俗村巷头是建成的高档次文化广场,广场内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花圃里玫瑰花、菊花等鲜花争奇斗艳,广场舞台上正在举办“临夏市村级文化艺术表演大赛”,来自全市各村的老年人文化艺术团的演员们在舞台上载歌载舞,舞台下农民观众聚精会神的观看节目,广场东侧是建成的高标准幼儿园,孩子们在其中玩耍嬉戏,一派团结和谐、欣欣向荣的景象,使人置身于一个极具民族风情和浓郁文化氛围的小康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枹罕镇党委书记冯磊介绍:“拜家民俗村是2015年被国家民委正式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总投资1.63亿元,实施了集镇改造、民居建设、幼儿园建设、文化广场建设、民俗展示楼、民居保护、基础设施项目等。”

  拜家民俗村仅仅是我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打造工作。10月15日,州委书记杨元忠赴临夏市枹罕镇调研拜家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时强调,要抢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机遇,坚持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作为保护、传承、发扬民族文化和加快小康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抓住关键、重点突破,进一步提高我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水平,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和美好家园。州县市坚持原则,做到宣传到户、登记到户、指导到户、落实到户,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创新思路,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与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相结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力求彰显每一个村寨的民族特色文化。各试点村先后制定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民居改造规划》《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各试点村在民居改造设计时,突出民族文化因素、利于产业发展、贴近农民需求、提升生活质量且美观舒适实用。

  州民委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引导试点县市将新农村建设、脱贫奔小康试点建设以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整村推进项目,统筹协调,捆绑投入。据统计,在5个试点村项目中,我们用1300万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资金吸引了近3亿元的资金投入,极大地改善了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

  10月中旬,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现场会在我州召开,总结和交流了我州经验。

  发挥人无我有的优势,继承民族文化。坚持保护、开发和利用并重,挖掘、传承和创新并举。东乡县对韩则岭村发现的距今约1000多年的《古兰经》手抄本进行了收集整理,投资1900多万元。

  修建了具有东乡族穆斯林风格的《古兰经》珍藏馆和牌坊门。积石山县大墩村利用保安腰刀锻制技艺和保安族口头文学被国家和省上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遇,加大对保安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力度,对保安族口头文学和保安腰刀锻制技艺传承人员进行培训,创办保安腰刀制造加工企业5家、家庭式手工作坊10户。

  发挥人有我优的优势,打造亮点。彻底改善基础设施,5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公路入户率达98%,通电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移动电话入户率达100%;新建了村级卫生室,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民居美化,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东乡县韩则岭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畜牧养殖、洋芋种植和劳务输转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家庭养羊为主和以劳务输出为主的支柱产业。积石山县大墩村建成规模化养殖厂1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0户,开发、建成大墩峡保安族民俗文化风景区。5个特色村寨通过主导产业的带动,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明显改善,村民收入水平都进入了当地先进行列。5个试点村已完成特色民居改造近500户,改造和新建的民居都增加了民族元素,体现了鲜明的穆斯林文化特色。

  发挥人有我特的优势,打造民族特色。以改造特色民居为切入点,建设美丽乡村和美好家园。临夏市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作为我州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典建筑,设计巧妙、建筑精美、院落布局特色突出、砖雕木刻精细,从建筑、民俗、宗教、贸易、人文等不同方面反映了临夏地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旅游产业开发潜力。

  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以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活动载体,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五好文明家庭”、“平安村”、“科技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贯穿于群众生产生活中,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形成了相互包容、相互依靠、民族团结、邻里和谐的生活环境和良好氛围。(记者 马秀梅)